ID: 21834196

第26课 诗词五首 课件(共57张PPT)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31554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6课,诗词,五首,课件,5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诗词五首 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学习目标 饮酒(其五)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浮阳柴桑(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后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作者介绍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 “田园诗”。有《陶渊明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建造、构筑。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而:却。 车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扰。诗人身居尘世,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诗句赏析 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名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草》,即取陶渊明诗意为名。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诗人自称。 尔:如此,这样。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这里形容不经意的样子。 以美丽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闲自得的情趣。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结伴。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 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 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王士祯《古学千金谱》) 这首诗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诗歌小结 春望 杜甫 作者 杜甫 字 子美 号 少陵野老 朝代 唐 评价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作品风格 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 《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作者介绍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写作背景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