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37212

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强化练习题--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含解析)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3178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第五,解析,检测,达标,单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达标检测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记者:要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李敬泽:传统文化深入人民生活,与人民是一种如盐在水的关系。我们虽不一定深读古籍,但孔子的教诲、庄子的生活态度已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真正活力不仅在书柜里,也在人的心里、人的生活中,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的骨子里、灵魂里。 当代之传承发展,就是守着我们文化的根基,对新的问题作出解答和回应。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在看待世界与人生的重大问题上有着独特的关切和独特的方向。我们随时准备着迎接新的考验,并在不断回应中,把道路走得更宽广,让空间变得更宏大。 守正,就是不要忘记我们的来时路。这不仅是一个历史记忆,更是一个人生和文化的方向。传承我们的文化,不管怎样,都不要失去这个内在的方向感,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就像河水会遇到高山、高原一样,每一代人都要记住自己的方向感,做出自己的创造,冲开一切,去往新的空间。 记者:文学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文化的沉淀和传承。作为一位文学工作者,您觉得文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李敬泽:文学在中华文明的建构和赓续中起到基础性作用,这是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中文里,“文明”这个词中的“明”指的是光,是照亮四野的;“文”指文字、文章,用文字来书写世界,是文明的根基和起始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建立意义,就是从对世界的书写开始的。中国人的道、中国文化的道在“文理”里。这个“文”是广义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文学。韩愈说“文以载道”,正是这个意义。文学在我们的文明中,对建构我们的情感、认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有人不常读文学作品,但文学的影响仍在,它丰富我们的底蕴、增添我们的色彩。 记者:站在作家的立场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家何为 李敬泽:新时代,文学肩负着神圣的责任,正在迎来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时代作家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当代审美追求进行创作。要守正创新,捕捉新的语言、新的人物,塑造新的形象、新的风格。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人类文明,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作,展现中华民族的特色和精神。 (摘编自肖姗姗、李志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文学有关 ———专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 材料二: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精髓,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既有历史的纵深,也充分彰显了当今的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视经世致用。《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朱熹注释为:“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无形无影的道和理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通过一定的器物来表达和承载。道器不离,是中华民族文化理念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文以载道,实际上讲的就是道器不离的关系。体用关系是与此相关的另一对基本范畴。道和体都是根本的东西,是经世而不能改的始终如一的根本道统,但是都必须通过现实的具体的器和用的方式来承载和彰显以致用。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之所以得以延续,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从来没有背离或抛弃我们的道统,这也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根脉。而这个道统的基本特点就在于经世致用。“经世”的东西之所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