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554168

【高考二轮】第三部分 第二章 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高中语文课文古诗文深度解读与训练)-解析版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2次 大小:29183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考,解析,训练,解读,深度,诗文
  • cover
古诗文深度解读与训练 ———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中园未来教育研究成果 古诗文深度解读 第二章 高考古诗词鉴赏十一类题型答题技巧例说 第一节 形象类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 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思路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 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 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 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 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 【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 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 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 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 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 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 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 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246 · 第三部分 古代诗歌知识 【常用方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3.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 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 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 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 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 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 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 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写景技巧】1.各种修辞手法;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 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3.侧面描写:对比、 衬托。 【景情关系】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2.反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