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44018

苏科版(2023)三上信息科技 4.1《认识数字身份》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0965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科版,2023,三上,信息,科技,认识数字身份
  • cover
4.1《认识数字身份》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认识数字身份 教材解析 本课程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的数字身份” 的第 1 课。教材通过展示人们在网络世界留下的身份信息,引导学生了解数字身份的概念,并进一步探讨数字身份在网络活动中的体现,如兴趣爱好的暴露、智能推送等。同时,介绍了常用的数字身份验证登录方式,以及数字身份相关的信用差异等内容,让学生对数字身份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数字身份的管理和保护等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网络使用经验,如在线学习、娱乐等,但对于数字身份的概念较为模糊。他们在网络活动中留下了各种信息,但缺乏对这些信息所构成的数字身份及其影响的深入思考。学生对网络技术充满好奇,例如数字身份验证登录方式等内容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对于一些抽象概念,如数字身份的信用价值,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设计思想 (一)理论依据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网络活动中留下的信息,以及实际的案例讨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逐步理解数字身份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二)结合生活实际 从学生熟悉的上网场景出发,如上网学习课程、听音乐等,将数字身份的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网络行为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字身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注重实践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实践环节,如模拟数字身份验证登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不同登录方式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数字身份的概念,列举出在网络上留下身份信息的常见活动。 熟练掌握至少三种常用的数字身份验证登录方式及其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小慧上网留下的信息,学会从网络活动痕迹中获取数字身份相关信息的方法。 在讨论数字身份与信用价值的关系时,提高逻辑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数字身份管理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兴趣,增强学生合理利用网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数字身份的概念,明确在网络活动中如何形成数字身份。掌握常用的数字身份验证登录方式,如用户名和密码验证、两步验证、生物识别登录、第三方授权登录等。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字身份信息与个人兴趣爱好之间的关联,以及互联网如何根据数字身份进行智能推送。 理解数字身份的信用价值,分析不同情况下押金政策差异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认识数字身份》;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模拟登录的卡片等,用于实践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人们在网上学习、工作和娱乐时,会在网络世界留下相应的身份信息。 (播放视频) 提问:在网上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 使用数字身份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导入】 观看视频,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上网经历。 思考并回答在上网过程中留下的信息。 预设:用户名、学习记录、听歌记录等。 【导入】 通过播放有趣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熟悉的网络活动场景入手,引发学生对网络活动中信息留存的思考,自然地引出数字身份的概念。 【数字身份我知道】 议一议: 提问:下图是小慧上网后留下的部分信息,你能从中看出她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吗 从中你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总结: 【数字身份我知道】 议一议: 仔细观察小慧的上网信息,分组讨论并回答小慧的兴趣爱好。 预设:喜欢弹钢琴、画儿童简笔画、听儿童歌曲和古诗词等。 【数字身份我知道】 利用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字身份的概念,通过分析他人的数字身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