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生活劳动———清洁与卫生 ———垃圾分类,我先行 第二学段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团队所在学校(签章):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年级及册次:第二学段(3-4年级) 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日常生活劳动———清洁与卫生———垃圾分类,我先行(单元主题) 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500 字以内): 清洁与卫生是日常生活劳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劳动内容之一,3~4年级的清洁与卫生任务群的内容涵盖了“能正确使用简单的卫生工具和日常消毒用品,在家长的指导下,清洗自己的鞋袜、内衣、书包,在班级大扫除中,完成门窗,墙壁除尘,桌椅清洗、摆放整齐、分类投放垃圾等任务”。《成都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项目清单(试行)》也列举了“清洁与卫生”的劳动项目,为了加强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以“垃圾分类,我先行”作为单元主题,该单元包括“垃圾分类我知道”“变废为宝”“争做垃圾分类小能手”三个劳动任务,共三课时,历时三周完成。 整体性的作业设计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基础性”“多样性”四个原则,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课前———创设真实的驱动性作业,作业类型为“实践性作业+书面作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变废为宝,巧手制作垃圾分类箱、争做垃圾分类小能手。 课中———借助课程标准,探寻清洁与卫生的关键概念和能力,作业类型为“实践性作业+书面作业”,基于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强化动手实践,亲历劳动过程。 课后———安排有延续性、创造性的劳动作业,作业类型为“探究性作业+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引导学生感受到劳动能创造美好生活,从而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使用 时段 作业 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 意图 使 用 者 预计 时长 实施建议 课前 基础 性作 业 垃圾分类我知道 分类颜色,我来涂 学生通过涂色的形式,使学生能根据颜色或文字提示辨别不同类型的垃圾桶。 学生 5分钟 场景运用: 周末和家人一起寻找垃圾桶,并进行垃圾桶涂色活动。 路径实施: 在家长指导下,通过家校结合的方式,学生查阅资料或实际考察,完成本任务群活动。 课中 基础 性作 业 正确投放垃圾 小明家产生了很多垃圾,请你帮助他把垃圾放到正确的垃圾桶里。 通过以连线的形式,考察学生日常垃圾的分类,激发学生垃圾分类的热情和积极性。 学生 5分钟 场景运用: 在课堂活动中学习劳动技巧 路径实施: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发展 性作 业 学生们化作小小环保员,在校园里、小区里,来一场垃圾分类大作战。从垃圾分几类、垃圾桶的颜色、创编一句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等方面制作并完成表格。 学生通过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能完成表格的前两题,最后一题联系语文知识,创编一句宣传语 学生 10分钟 场景运用: 在课堂活动中通过思考和讨论进行梳理 路径实施: 小组合作,交流分享 课后 基础 性作 业 将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正确投放到垃圾桶内。 学生通过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学会了垃圾分类的理论知识,在家里实践,践行劳动能力。 学生 10分钟 场景运用: 通过已经学会的垃圾分类的知识,和家长 一起将家里的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路径实施: 结合已有劳动经验进行分类后和家长共同完成。 发展 性作 业 学科融合作业: 化身环保设计师,设计出一份独一无二的手抄报 通过同语文,美术学科融合,设计垃圾分类手抄报,提升学生利用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能,向更多人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和意义。 学生 20分钟 场景运用: 在课外、校外活动中进行创作设计和宣传 作业 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 意图 使 用 者 预计 时长 实施建议 课前 基础 性作 业 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请同学们有节奏地读《减少垃圾,变废为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