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 词 (其一) 唐· 刘禹锡 作者介绍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悲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出生于河南郑州荥(xíng)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为监察御史。贞元末,加入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连州刺史、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842年卒,追赠户部尚书。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天论》等 作者介绍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秋词》选自《刘禹锡集》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90年版)。此题下共有诗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永贞元年(805),唐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王伾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秋词(其一)》就是诗人被贬朗州时写的。 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唐顺宗即位﹐擢任王叔文﹑王伾等﹐谋夺宦官兵权﹐实行改革。失败后﹐旧派官僚与宦官对参予其事者皆予斥逐: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时称"八司马"。 知人论世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节奏划分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古人和作者自己对秋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豪迈的心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议论 悲秋 颂秋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体现“秋日胜春朝”? 晴空、鹤 鹤:一鸟之下,万鸟之上 仙鹤独立,翘首远望,姿态优美,色彩不艳不娇,高雅大方。 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高洁之士自然也就以鹤为伴了,赋予了高洁情志的内涵,成为名士高情远志的象征物。 整体感知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的雄姿,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豪迈乐观之情。 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推开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借景抒情 论证、抒情 秋词(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浅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刘禹锡 拓展延伸 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