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61299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8张PPT+视频)

日期:2024-11-3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1039767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7课,百家争鸣,课件,18张,PPT+,视频
  • cover
(课件网) 这是山东嘉祥武氏祠的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拓片,展现了春秋晚期孔子拜访老子的情形。孔子和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有哪些思想主张?春秋战国还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这个时期,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又出现了什么新的气象?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课程标准: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云游历史 心中有目标 学习更高效 1.了解出老子的思想主张,知道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教育成就。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知道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理解百家争鸣的意义。(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一、老子和《道德经》 姓名 时期 地区 学派 著作 地位 楚国 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德经》(又称《老子》)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哲学家。 李耳,字聃 春秋晚期 “子”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尊称。春秋前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春秋后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兴起,人们也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1.简介 2.思想主张 材料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材料三: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①核心思想: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②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③老子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④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走向崇高与辉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 姓名 时期 地区 学派 著作 鲁国 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孔子 春秋晚期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简介 译: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2.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 他提出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政治主张:恢复周礼;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什么积极意义? “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孔子的重民思想,有利于统治者减轻压迫,改善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3)教育思想: 材料一:据《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材料二: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