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修一期末综合卷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 1.汉代三公、刺史、太守等官员可以自辟属吏,被辟举的人即为举荐者的故吏。故吏一经辟置,即与举荐者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一些大家族,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这说明( ) A.门阀士族制度成熟 B.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 C.地方掌握选官之权 D.征辟制度背离其初衷 2.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时期 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 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 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 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3.唐代法律规定同居相隐不为罪的原则,凡同财共居者,以及大功以上亲属、外祖父、外孙、 孙等,皆可相互容隐其犯罪。同时,也明确规定了不得运用相隐原则的情况,如谋反、谋大逆与谋叛等。这反映出唐代法律的突出特点是 A.开始儒家化 B.律例合编 C.礼法结合 D.孝道至上 4.“隋唐之制度虽极广博纷复,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一日(北)魏、(北)齐,二曰梁、陈,三日(西)魏、周。”“若以女系母统言之,唐代创业及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为独孤氏,太宗之母为窦氏,即纥豆陵氏,高宗之母为长孙氏,皆是胡种,而非汉族。”由此可知,唐朝崛起主要得益于 A.制度健全完备 B.圣君明主众多 C.政策开明务实 D.民族交融推动 5.下图为唐代和元代行政区划示意图。与唐代相比,元代采取了新的划界原则。这一原则客观上( )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元代行省示意图 A.强化了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增强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感 C.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的格局 D.阻碍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和 A.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共产国际的指导 C.完成土地革命的需要 D.民主范围的扩大 7.下图为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政府“换牌”时的场景(补拍),摘下“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挂上“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经济体制改革遭遇挫折 B.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 C.地方政府轻视舆论宣传 D.改革亟需解放民众思想 8.对于中世纪欧洲国王的权力,有学者认为∶"他的司法行政主权力只限于自己的直领地之内,而其他封建主在其领地内也具有与国王几乎同样的权力。"这说明当时的欧洲 A.城市自治倾向明显 B.教权冲击封建王权 C.封建国家主权分散 D.三权分立现象严重 9.下表所示是英国《大宪章》第39条和第40条的规定。据此可知,《大宪章》 第39条 “凡自由民除经其贵族依法判决或遵照本国法律之规定外,不得加以扣留,监装、没收其财产、夺其法律保护权,或加以放逐、伤害、搜索或逮搪” 第40条 “朕不得对任何人重用、拒绝或延掷权利或赏罚"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具有人权精神 C.彰显了议会至上原则 D.追求公平公正 10.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播到亚洲、欧洲等地区,提高了人们的抗饥荒能力;与此同时,烟草也传播到世界各地,部分人逐渐养成了抽烟的恶习。由此可知,物种的交流与传播 A.决定部分人的习惯 B.改变人类饮食习惯 C.对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