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84109

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15288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七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5
  • cover
(课件网) 吕氏春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解析: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 《弟子规》 首课思政导入 任务一:积累文学常识 任务二:积累文言词语 任务三:理解寓言寓意。 任务清单 编者、作品简介 吕不韦,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主编《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史称“杂家”。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是吕不韦主持、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传世巨著。该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吕不韦自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文体知识 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具有讽刺性或哲理性的假托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给人以启示。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具有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特点。童话常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生命,使其拥有人的思想感情。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课文朗读 注意读音、节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ɡài jí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居 之 而 溉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需到外面打水浇田,因此(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井之后,(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告 得 穿 及 打水浇田 助词,的 表顺承,就 居住 得到 等到 告诉 开凿 汲 文意梳理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闻 之 译文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代词,这件事 听说 讲述 使听说 道 于 闻 对,向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令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挖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使唤 派遣 在 于 不若 不如 对 使 回答 像 若 古今异义 及其家穿井 古义:等到 今义:连词,和 丁氏对曰 古义:应答 今义:正确 文言积累 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闻之于宋君 动词用作名词,劳力 得一人之使 文言积累 一词多义 闻 听到 使……听到 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君 于 介词,被 介词,在 闻之于宋君 非得一人于井中 文言积累 一词多义 之 助词,的 代词,指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 闻之于宋君 定语后置标志 求闻之若此 文言积累 文言积累 特殊句式 闻之于宋君 “于”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被动句: 问之于丁氏 非得一人于井中 倒装句: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丁氏问之”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非于井中得一人” 精读细研 丁氏对此表述不够清楚。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