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92278

第22课 寓言四则 穿井得一人 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58026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堂,核心,同步,新课标,无忧,22课
  • cover
(课件网) 穿井 得一人 素养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重点) 2.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重难点) 背景资料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学常识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兼儒墨,合名法”,集体编纂而成的一部书。 吕不韦, 战国末期卫国人。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 三个部分,共一百六十篇,摄取儒、道、名、法、墨、兵、农、阴阳等诸家之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伦理、道德、修身等各个方面,同时涉及天文、历法、地理、乐律、术数等,成为一本体系庞大而复杂的学术著作。 本书既有指导实践之用,又有知识教育之功,且蕴含着耐人深思的哲学意味,可谓先秦诸子百家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实践经验以及各种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的提取和浓缩。 《吕氏春秋》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寓言寓意,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什么。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听读课文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ɡài 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课文翻译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译 文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讲述。 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应答,回答。 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向宋国的国君报告了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译 文 学讲故事 吾穿井 得一人 丁家挖井 得到一个人! 一传 用流畅的语言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 ……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于井中。 真相大白 宋君派我来…… 分析讨论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道听途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丁氏的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道听途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那个姓丁的人能够“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宋君是一个不盲目轻信传言,开明正直的君主。 2.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由此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君派我来…… 3.“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原因: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 道理:①说话要防止产生歧义(从丁氏的角度)。 ②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从“传之者”的角度)。 ③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从宋君的角度)。 考点:多角度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答题思路:(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