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96107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步练习

日期:2025-05-12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24645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同步,吸收,消化,食物,2节,第四章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步练习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 如图为模拟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则图中剪刀可以代表 (  ) A.胃液 B.小肠 C.牙齿 D.消化酶 2.下列关于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淀粉开始消化的场所是胃 B.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C.肝脏分泌的胆汁能消化蛋白质 D.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大肠 3. 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某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号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 B.该实验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C.加碘液后,②号试管不变蓝色 D.要将两支试管一起放到37℃温水中保温5~10分钟 4. 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只有4圆点处不变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3、4圆点对照可以说明酶的专一性 B.1和4、2和4、3和4的对照实验中,4圆点都是对照组 C.1、4圆点对照说明唾液能催化分解淀粉 D.2、4圆点对照说明高温会影响唾液的催化作用 5. 小金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1毫升;②甲试管内加入2 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③同时将两试管恒温37℃水浴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1滴碘液;④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碘液的目的是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 B.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D.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 6.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淀粉从口腔开始被消化 B.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C.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D.胃只有消化功能 7.下列消化液中,对淀粉、蛋白质、脂肪都有消化作用的是 (  ) A.唾液和胃液 B.肠液和胰液 C.胆汁和胰液 D.胃液和胰液 8.(2023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乐构建的人体生理活动的概念模型,其中①和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的结构,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肾脏,则③中的尿素含量减少 B.若②为骨骼肌,则③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C.若②为肺,则③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若②为小肠,则餐后1小时③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 9.(2024九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人体的消化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口腔,唾液中的酶能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B.②是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 C.③是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可消化多种营养物质 D.④是小肠,是蛋白质开始进行化学消化的器官 10.(2024九上·余杭期末)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1),它可以在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象。结合图2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处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1.(2024九上·余杭期末)在学习消化系统相关知识后,小金同学制作了“胃的名片”来介绍胃的相关知识。下列名片中各序号的填写不正确的是(  ) 姓名:胃 工作职能:暂时贮存和①食物; 胃壁的肌肉组织可以收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 胃液含有②,可以初步消化③。 胃有话说:经常不吃早餐,胃液中的④会损害胃黏膜,可能导致胃溃疡。 A.①﹣消化 B.②﹣消化酶 C.③﹣脂肪 D.④﹣胃酸 12.(2024九上·义乌期末)如图是人体部分消化系统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分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