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898528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2-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95756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古诗词,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莲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荷花:莲、芙蓉、朱华、芙蕖、菡萏 君子之花:喻高洁品格 爱情之花:喻纯洁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西洲曲》 新课导入 1 3 2 诵读诗歌,理解大意。 抓住意象,体会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品意象 悟诗情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诵读诗歌 一读:读准字音、停顿,读出韵脚。 二读:读出疑问语气,读懂诗意。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理解诗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长着很多香草。 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①“芙蓉”“兰泽”“芳草”。 ②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③表达出诗人高雅的情怀,纯洁、美好的感情。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品味意象 欢快 失落 欢快 夏日采莲、莲花繁茂、热闹欢快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品味意象 思考:诗人的情感真的是轻松快乐的吗? 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失落 这种思念包含着哪些更细腻的情感呢? ①在外漂泊的羁旅之苦。宦途艰难、远离故乡。 ②难回故乡的无奈之情。归家路远、仕途未成。 感悟诗情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感伤 游子思乡? 思妇怀远? 抒情主人公≠作者 思考:有人认为这首诗歌抒情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理解?请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赏析手法 观点一:抒情主人公是女子。 (1)采莲是江南的旧俗,而且江南民歌常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芙蓉”往往指“夫容”,“莲子”即“怜子”。 (2)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赏析手法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当时宦官外戚专权,政治黑暗混乱,官僚垄断仕途,社会动荡不堪。 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能奔走交游、背井离乡、辞别父母、留下妻儿、漂泊蹉跎,却往往游宦无门、一事无成,只落满腹牢骚和满腔乡愁。 观点二:抒情主人公是男子。 赏析手法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感悟诗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忧伤 (诗眼) 钟嵘称之“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两人之间,隔着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双方都茫然相望,望故乡、望远方。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响起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痛苦的叹息。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齐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三读:分角色,读出失落、感伤、无奈与忧伤。 诵读诗歌 表现形式: 常用“忆” “想得”“遥知”“遥怜”等统领全篇。 对写法(曲笔) 抒情主人公写思念对方,往往不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想象,写对方思念自己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心中的思念之情。 赏析手法 作品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代表作:《迢迢牵牛星》《庭中有奇树》。 内容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现深情 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 游子思妇们的离别相思之苦。 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 1 2 3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