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04136

8《茶馆》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1-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310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茶馆,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茶馆》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 2.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欣赏戏剧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所展示的特殊的矛盾冲突,分析王利发等人的形象特点 2.品味准确、生动而富于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茶馆》与传统话剧的区别,从而认识戏剧的创新特性。 教学难点:分析《茶馆》中的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话剧《茶馆》。茶馆创作于 1956 年, 1957 年7月初发表在《收获》创刊号上,1958 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卷网-出版单行本。这部著作一经面世,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 ———曹禺 《茶馆》“剧本才三万字,就写了50年70多个人物。精炼程度真是惊人!虽然是旧时代的葬歌,但爱憎是分明的。特别是透露了作者对于剧中并没有出现的新社会的爱。” ———陈白尘 《茶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作品的特点就是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最能表达深刻的感情,能让人落泪。” ———王 蒙 1958 年茶馆在北京人艺首演,引起轰动。 1980 年,《茶馆》代表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被西方观众誉为“带有中国民族风味的艺术,是东方戏剧的奇迹”,为中国画剧赢得了世界声誉。至今,《茶馆》上演 60 余年,仍然受到观众认捧,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一、初步感知 1.《茶馆》剧情简介: 《茶馆》在结构上分为三幕,他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 50 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第一幕发生在戊戌变伐失败后的清朝末年,第二幕是袁世凯死后的军防混战时代,第三幕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行将崩溃之时。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在营里当差的二德子之流。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的十五岁女儿康顺子卖给七十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 第二幕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主要上场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王淑芬、刘麻子、唐铁嘴、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李三、康顺子等。小茶馆展现出一幅兵荒马乱、日益衰败的社会画面:常四爷出狱;康顺子母子逃出宫;拉皮条的刘麻子被稀里糊涂砍了头;两个逃兵想合娶一个老婆;茶馆生意清淡,面积缩小,苦心经营,试图改良,“改良”后还未开张就厄运临头,特务、巡警、兵痞就接二连三来敲诈勒索,宋恩子、吴祥子摇身一变又成了军阀的走狗。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攀谈。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