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06520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2-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114598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发展
  • cover
(课件网) 纲要是指结构性的、主要的、核心的和实质性内容的总结、概述和介绍。 选择性必修课程意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等不同视角对中外历史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政”就是政府, “治”就是治理, 政治的本质就是 规范化的社会管理。 权力分配、机构 设置、机构运行 人事管理 法律 外交 财政 社会治理 国家制度 基本框架 国家制度重要组成 国家关注的重点 对内 职能 社会治理 政治统治 对外职能 六个专题 贯通古今 兼顾中外 中国史内容多于世界史 世界史基本以欧美为主 第 1 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约前2070 约前1600 前221 前1046 前770 前475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秦 所谓早期国家,是指刚从原始社会发展而来,保留了各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并以它们为基本政治单位,对它们进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组织。早期国家拥有合法的武力,用以维护各血缘组织的上层贵族对下层平民进行经济剥削的特权地位。早期国家是国家产生的第一个阶段,有别于建立在地域组织上的成熟国家。 ———沈长云、张渭莲:《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 建立 →发展 →成熟 →瓦解 →建立 奴 隶 制 国 家 的 政 治 制 度 封建制…… 聚族而居 →内外服制 →分封制 →开始瓦解 →郡县制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宗法制 →开始瓦解 世官制~贵族制 →官僚制 (军功制) 探究:阅读教材第1个子目的内容,以时序性排列先秦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及其变化,并以其性质进行阶段划分。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 家天下 约前2070 夏禹建国 相揖逊,称盛世 禅让制 (贤能) 王位世袭制 (血缘) 公天下 启传子,家天下 王位世袭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结果,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是历史的进步。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2.内外服制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⑴目的:为了巩固商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⑵内涵: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内服) 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外服) ⑶实质:是以军事武力为依托而形成的支配关系、 松散联盟,商王是联盟盟主。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3.分封制——— 权力分配·天下归周(姬) 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派到外服地区做诸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土著氏族,组成新的族体,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土著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这打破了原有氏族血缘的壁垒,造成了按地区划分居民的前提条件。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据任世江《我国早期国家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⑸局限:①尚未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 ②仍以血缘关系为主要基础,血缘关系淡薄后难以维持。 ⑴目的:加强对地方管理,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⑵对象:同姓贵族(王族)、异姓功臣、旧贵族(古代帝王后代) ⑶特点: ①分封对象:具有多元性,但以王族为主体(血缘组织为主); ②分封地区:同姓宗族一般分封在战略要地或经济发达地区; ③分封秩序:贵族等级化(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⑷影响:①打破了夏商时期国家政权是松散联盟的局面。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且扩大了周人的版图; ③推动了族群交融、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3.分封制——— 权力分配·天下归周(姬) 比较 内外服制 分封制 同 目的 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