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60179

2025届河北冀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2-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5716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届,河北,冀州,中学,高三上,三上
    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12月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 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苏秉琦在《晋文化颂》中提出“华山玫瑰燕山龙”的说法。“华山玫瑰”指华山脚下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玫瑰花图案彩陶,“燕山龙”是指红山文化的玉龙。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境内出土的黑彩红陶筒形罐,则兼具玫瑰花纹与龙鳞纹。这表明中华早期文明 A追求审美一致 B.崇尚天人合一 C凸显进取精神D.孕育文化认同 2.《汉书·薛宣传》记载:申咸批判薛宣骨肉之情淡薄,不宜封侯,薛宣之子薛况指使人将其刺伤在宫门外。廷尉以薛况本意是维护父亲为由,罪减一等。《后汉书·刘恺传》记载:安帝初年,清河相叔孙光因坐藏罪禁锢二世不得为官。太尉刘恺认为依《春秋》经义,罪止本人,不应禁锢子孙为官,得到皇帝认可。这反映出,汉代 A政府重视对民众的教化 B.儒家思想融入司法实践 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 D.封建礼仪制度不断完善 3.北魏在与南朝的交往中不再强调华夷之辨,而是考虑政权更替是否正当。《魏书·帝纪》记载,得知南朝齐萧鸾篡位,北魏孝文帝“遣使临江数其杀主自立之罪”。北魏此举 A彰显了大一统观念 B.表明南北民族矛盾尖锐 C.凸显北魏正统地位 D.反映儒家思想仍居主流 4.如图为《宋史·许骧传》中的相关记载。许多家族的经历反映出宋代 A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B.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C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D.选官的标准呈现出多元化 5.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苏松巡抚周忱向户部报告当地失地流民的去向,主要为“大户包萌” (即转化为依附民或佃农)、“屯营隐占”(即屯田的兵士或农民隐匿占为己有)、“邻境蔽匿”(即逃 入边远和控制不严的地区开荒种地)等。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 A引发了赋税制度的调整 B.推动了农民和土地的分离 C.加剧了人地资源的矛盾 D.受制于传统封建经济结构 6.英文单词Revolution最初被翻译为“叛”作乱“逆反”,法国大革命因此被翻译为“法国大 乱”。直到 19世纪90年代后期,经康梁等人提倡,“Revolution才被普遍翻译为“革命”。这反映了当时部分先进中国人 A理解现代政治理论 B.准备走暴力革命路线 C坚持分权制衡原则 D.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7.如图为民国时期“闯关东”移民流向变动图。据此可知 A.19121928年迁入数持续上升原因是东北生存条件良好 B.19281932年移民留住数大幅下降主要受经济危机影响 C.19381942年迁入数波动变化受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影响 D.19451949年影响回返数值根本原因是安土重迁的思想 8.有学者统计,1953年以前,“共同富裕”一词在党和国家的权威刊物上未见出现过,而在 1953年,这一词汇在《人民日报》上连续出现了12次。在《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通过的12月,这一词汇更是在《人民日报》上连续出现了9次。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开始意识到贫富差距的危害 B.共同富裕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联系紧密 C.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农村实现共同富裕 D.加强舆论宣传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点 9.1989年10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道:“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C.实现了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 D.理顺了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10.公元前4世纪50年代的雅典与公元前5世纪50年代的雅典形成了凄惨的对照:反映公民状况晴雨表的戏剧主题,从对城邦集体生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