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三学年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历史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12月9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公布:“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其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是() A.墓葬随葬品的差异B.打制石器与祭坛遗存 C.用火的积灰层遗迹D.一些碳化谷物的出土 2.西汉时期佛教最初传播于中原还是西域,众说纷纭。从语言学角度看,佛教传播并未经过西域的中介。《史记》《汉书》《后汉书》均未记载佛教在西域诸国传播的情况,而上述诸书的西域传记却是根据张骞、班勇等人的报告写成的,但已知的西域佛教文化遗址未超过公元2、3世纪。这表明() A.文化遗址发掘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汉时期中原早于西域传播佛教 C.文物材料与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D.历史研究需要结合多种视角探讨 3.607年,隋炀帝把城门、尚食、尚药、御府、殿内五局移出门下省,成立殿内省;负责下行文书用印的符玺局继续保留;设立给事郎,“置员四人,从五品,省读奏案”,专门负责上行文书奏案的审议。这些举措() A.使三省六部的运作机制完备B.体现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 C.解决了国家政令不通的问题D.有利于国家治理效率的提升 4.对于榷场贸易,宋朝文人宠籍曾说:“(西)夏人仰吾和市,如婴儿之望乳。”天圣四年(1026年)七月,有中书上书称,榷场的设立是要实现南北往来但无猜阻。仁宗皇帝也曾说:“先朝置互市,以通有无,非以利计。”由此可知,宋代开展榷场贸易() A.缓解了国家财政困难B.兼具政治和经济意图 C.消弭了宋夏民族矛盾D.使丝绸之路再度复兴 5.一直以来,传统文人画题材主要以山水、“四君子”等为主,但清代文人画除了传统主流题材外,出现了鬼怪题材,“以鬼喻人”、“讽喻世事”的文人画逐渐多了起来。这种变化反映出清代() A.绘画风格日渐趋向写实B.市民文化呈现繁荣景象 C.艺术领域出现批判意识D.理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6.如图为1800~1850年间中国白银、制钱购买力的折线变动图。其中,促成1835~1850年间两者的购买力呈现出不同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出超地位 C.传统制钱丧失了竞争力D.西方对中国殖民侵略不断加剧 7.如图是晚清时期年画《上洋金利源码头长江火轮船》,描绘了轮船招商局上海金利源码头客人上下轮船的情景.该年画可以佐证() A.洋务运动走向深入B.半殖民地色彩日益严重 C.近代交通工具普及D.上海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8.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初二,朝廷再次颁布了改书院为学堂的上谕,要求各省府州县书院分别改办大中小学堂,恢复了戊戌变法时期书院改制的相关政策,各地新式学堂迅速建立起来。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 A.反映了清廷为维新变法平反B.开创了中国的新式教育 C.加速了中国选官制度的变革D.直接导致辛亥革命兴起 9.民国初期,政府将几何画纳入师范学校图画课程必须教学的内容和师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1917年,政府又将由国内学者编撰的《几何画》《新制用器画》(用绘图仪器绘制几何图案)等书纳为中学和师范学校的选择性教材。这些举措() A.利于提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B.迎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C.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D.体现了西式教育居主导地位 10.1919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并把人力车夫、产业工人作为启迪反帝反封建觉悟的首选对象,甚至五四运动后,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还深入工矿企业,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这表明() A.国民觉悟得到提升B.救亡之路出现转向 C.无产阶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