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16180

1.1我与社会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 上册

日期:2024-12-2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5643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我与,社会,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
  • cover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1 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规划 (一)主题名称:我与社会生活 (二)主题概述: (1)本单元以“走进社会生活”为主题,有价值导向和行为指向的考虑,意在明确走进、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是中学生成长为负责任公民的必经之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将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社会因人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活动而产生和存在,个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是个人的成长课堂,是人由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必要条件。基于这种理性认识,引导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参与社会事务、实现人生价值。同时,互联网开创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新空间,初中学生也是网络社会的公民。为了更好地引领初中学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本单元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网络怎样从日常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改变人类社会。网络在丰富日常生活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不良信息诱惑、沉迷网络、网络安全等,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做守法、理性、负责的信息化时代的公民。 2.通过分析课标及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现结构化(如下图) (三)主题学情分析: 大部分八年级学生已经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愿意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乐于服务和奉献社会,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参与愿望,但受交往能力限制和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影响,有各种形式的表现。中学生强大的自我建构需求是其心理成长的迫切需要,需要我们提供专业的引导,帮助其认识和理解“我与社会”的关系,进而知道如何“在社会中成长”。 青少年和网络已经是“零距离”接触。青少年对互联网技术给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创新方面带来的影响理解不足,还不能深入认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等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 虚拟性的网络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多样性文化和价值观削弱了家长和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性。同时,青少年作为网络交往的主体,既参与构建网络文化,也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在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社会进步的同时,冗余信息、不良网络文化甚至网络中的违法犯罪,也给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是教育面对的一个迫在眉睫的时代课题。 (四)开放性学习环境: 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 (五)单元学习目标: 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理解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养成亲社会行为。 3.正确认识网络,学会理性参与网络; 4、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网络正能量。 (六)单元评价建议: 学习态度 1.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或创意,引发同学积极思考或行动。 2.能代表小组在课堂上发言,分享小组合作成果。 3.在小组合作中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 4.自己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了具体的思考与分享任务,效果良好。 学习程度 知识获取 1.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2.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懂得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训练场,应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实现个人成长。 3.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 学习能力 1.深刻认识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 2初步具备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学会处理与社会的关系。 价值观念 1.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了解网络环境中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等合法权益。 3.具有奉献精神、担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