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教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上册 1 沁园春·雪 20XX 同学们,你们知道毛泽东吗?也许在大家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个领导中国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政治家吧。但是,他还有另外一面,作为诗人的一面。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作为诗人的毛泽东的风采。 新知导入 整体感知 人物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评价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评价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走近作者 整体感知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背景介绍 整体感知 《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丙子年)2月,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作品介绍 整体感知 词,又称长短句。源于唐末,兴于宋。是配乐而填写的歌诗。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但必须有词牌,如果有题目,则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作品介绍 整体感知 自学生字 5、生字积累 分外妖娆( fèn )( ráo ) 成吉思汗( hán ) 数风流人物( shǔ ) 还看今朝( hái )(zhāo) 稍逊风骚( xùn ) 整体感知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 《离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 治、思想、文化在内。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自学生字 整体感知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 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 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 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是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 点数,数得着,称得上。风流人物, 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自学生字 整体感知 课文朗读 7、听录音,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望 / 长城内外,惟 / 余 / 莽莽;大河 / 上下,顿失 / 滔滔。 (2)山 / 舞银蛇,原 / 驰蜡象,欲与天公 / 试比高。 (3)江山 / 如此多娇,引 / 无数英雄 / 竞折腰。 (4)数 / 风流人物,还看 / 今朝。 整体感知 作品介绍 8、简述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风光,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下阕纵议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文本探究 1、上阕中起到统领作用的字是哪一个?它统领的是哪些内容? 望 长城 大河 山 原 文本探究 2、词的上阕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文本探究 3、如何理解“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 与前面“望”的景象相比较,这一句是在虚写,是诗人的想象,它暗示着,预示着等到革命成功了,再看祖国的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这象征祖国前途的光明灿烂。 文本探究 4、如何理解“山舞银蛇,原驰蜡像”两句? 比喻拟人 视觉因素 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