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一、什么是文化 二、文化的功能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4、文化的特点: 5、文化的载体: 1、引领风尚功能 2、教育人民功能: 3、服务社会功能: 4、推动发展功能: 5、塑造人生功能: 6、促进民族复兴功能: (1)含义: (2)功能: (3)形式: (1)广义的文化: (2)狭义的文化: 复习回顾 学习目标 1.中华文化的发源和形成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重要意义 4.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中创造) (2)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①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 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1.中华文化的发源和形成 p92中间-1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p92中间-2 核心思想理念 讲仁爱、重民本、 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讲仁爱、重民本、 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中华传统美德 自强不息 敬业乐群 扶危济困 见义勇为 孝老爱亲 讲仁爱、重民本、 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中华人文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 注意: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2.传统文化不等于过去的文化,过去的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期的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相关链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 就文学而言,先秦的《诗经》《楚辞》《尚书》,西汉的乐府诗,东晋的田园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 就艺术而言,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青铜艺术、秦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唐宋元时期的宫廷画和文人画、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等,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 就哲学而言,先秦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兵家等诸子之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元明的理学,明清的实学,等等,代表了不同时期中国先哲思考宇宙、问辩人生的思想硕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孔 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孟 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老 子 “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韩非子 就科技而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许多古代发明和发现早于欧洲数百年之久。我国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张衡地动仪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意义p94中间-1 (1)是什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基本特征) (2)表现: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 (3)重要性(意义+地位): 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一)中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