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92515

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教学设计 (1)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67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三,清末,变法,强的,尝试,文教
  • cover
1学教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梁启超的生平以及主要历史活动;知道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的概况(时间、背景、目的、代表人物、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活动,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梁启超这一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客观评价梁启超,感悟梁启超的家国情怀,启发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社会责任感。 2学教内容 梁启超,一代大儒,是公认的晚清第一学者,他被评为中国历史上百科全书似的人物。纵观其一生,谋变法,反复辟,造共和,为近代化探索做出诸多努力。短短一堂课45分钟如何给学生最直接、最深刻、最真实的历史印象?如何在课堂潜移默化中渗透唯物史观,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描述历史现象、解释历史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这是历史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 本课按照梁启超人生轨迹引导学生感知他经历的历史事件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他的心路历程,通过历史人物进一步其生活时代,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并通过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爱国人士锲而不舍地为中国近代化探索中所做的努力,渗透唯物史观,引导学生体验“时势造英雄”,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并在感知中形成社会责任感。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梁启超的主要历史活动和其活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难点:全面客观评价梁启超。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冠盖满京华】  课前播放《少年中国说》 请学生解读《少年中国说》,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 生1:一种爱国情怀,表达少年是祖国的希望。 生2:执着、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特别是少年,是国家进步发展的栋梁,少年强才能国强! 追问:你知道作者是谁吗? 生(齐答):梁启超。 PPT展示梁启超名片 师:有人说,梁启超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他的每一个脚印,都是这个国家、民族命运的投影。今天,就让我们踏寻梁启超先生的足迹,一起走进这段峥嵘岁月。 ———出示课题《维新变法运动》 【设计意图】 用大气磅礴的《少年中国说》导入新课,营造生长在过渡时期的爱国志士为救国而提颅冒死、殚精竭虑的氛围,展现在天朝即倒的最后岁月人们对于一个全新国家形态的憧憬和追求,对“天下兴亡人人有责”的呼唤,对中国少年的希望,感染并召唤了新一代的人们,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刺激学生感官冲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渗透唯物史观“时势造英雄”做好铺垫。 活动2【讲授】【国事天下事】 1.PPT展示梁启超生平年代尺 师:1873年,梁启超出生在广东的一个小农村,12岁中秀才,被称为神童,17岁中举,18岁拜入康有为门下。1895年才华横溢的他写下这样的诗篇———使中国而诚无可为,我惟有蹈东海以死耳”,这一年他23岁。口头提问:梁启超的心情如何?什么使得壮志云天的梁启超发出这样的悲叹?此时中国之命运如何? 生:……讲述甲午海战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PPT展示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我国民全陷入失望时代。希望政府,政府失望!希望政党,政党失望!忧国之士,溢其热血,绞其脑浆,惶惶求索者有年,而无一路之可通……”———梁启超《饮冰室自由书》 (请学生朗读第二段) 师:真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实为“中国老朽之冤业” 【板书】中国老朽之冤业———甲午海战失败 追问:爱国的热血青年会怎么做? 生:…… 师:是的,化悲愤为力量,梁启超在感慨之余,投身政治活动,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们上书。 【设计意图】 通过对梁启超心情的体悟,回顾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等实事,并通过历史现象的具体描述和说明,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体会当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