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运用发散思维,充分进行联想和想象,了解其特点。 2.创设合宜情境,注意联想和想象要合情合理。 3.学习多角度发挥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有新意、有深意、有创意。 【重点 难点】 学习多角度发挥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有新意、有深意、有创意。 【新课导入】 先哲庄子以“鲲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形象地告诉人们“大物”“有所侍”的道理;诗仙李白借“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慨叹;伟人毛泽东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赞颂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 无论是言理还是抒情,也无论是抒壮怀还是写悲情,我们都会感受到他们的诗文给了我们最美的享受。是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到了最美的地方。那么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呢? 【技法点拨】 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联想的事物之间通常要有联系点; 想象则是基于实有的材料,运用合理的虚构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 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有区别,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又交织在一起。 对于“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发挥联想,你会想到些什么 相似联想———蘑菇、亲人的爱、老师的爱。 相关联想———雨伞的来历;与雨伞相关的人、物、事(买卖伞的人、歌曲、故事《白蛇传》) 因果联想———有伞不被雨淋 反向联想———伞阻碍了人与雨水的亲近,父母的溺爱 【课堂练笔】 听一段《森林狂想曲》,把你想象的画面用优美的文字写下来吧。 播放音频 【注意事项】 写作时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就好比长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助于打开思路,激发灵感,写出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文章。初学写作,可以多试试“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等写法,这样能开启联想与想象的大门。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想要自然恰切。 2.想象要合情合理。 3.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4.突出细节,准确描述。 1.联想要自然恰切 联想到的事物与其触发点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比如《荷叶·母亲》中,作者由荷叶对红莲的庇护,联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这是基于相似性做出的合理联想;如果联想到环境保护,联想到助人为乐,就显得牵强附会了。 2.想象要合情合理 想象所展示的未必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但一定要合乎生活的逻辑。如文题三“十年后的我”,现在的你是七年级学生,十二三岁,十年后你就是二十二三岁,算一算,应该是上大学了。这是联想的基础。如果想象十年以后自己成为了不起的科学家、成为飞上月球的宇航员,就是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了。 3.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我们可以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突破惯性思维,打破现实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性地编写新故事,描写新环境,塑造新人物。比如诗人刘大白《秋江的晚上》一诗,写夕阳在江上坠落,是驮着斜阳归巢的倦鸟,“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而“头白的芦苇”,为夕阳的余晖所染,“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些想象就很新颖,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突出细节,准确描述 要写好想象作文,不但要运用富有情感和思想内容的细节描写,还要有准确的语言表达。否则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直观水平,难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如《女娲造人》一文中,作者想象女娲造人的原因,就描写了她对着池水照见自己面容和身影的细节,使女娲的形象更鲜明,故事更生动。 想象力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源泉。 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对世界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有助于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写作指导】 【题文展示】 (一)故事接龙。 同学们分组围坐,由第一个同学写一句话作为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