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三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玫瑰三愿》的创作背景、音乐美学特征、词曲结合的特点,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2)通过欣赏和分析《玫瑰三愿》,学生能够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 (3)学生能体会歌曲中蕴含的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 (1)从音乐和歌词角度理解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体会歌曲中情感表达与音乐表现手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设备:准备一台电脑和投影仪,用于播放PPT展示《玫瑰三愿》的创作背景、音乐美学特征以及词曲分析等内容。 (2)《玫瑰三愿》乐谱:提供学生每人一份乐谱,以便他们在学唱歌曲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旋律和歌词的结合。 (3)录音设备:准备一台录音机,用于播放《玫瑰三愿》的录音版本,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情境体验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播放《玫瑰三愿》的录音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艺术歌曲的旋律和情感。同时利用PPT展示玫瑰花的照片,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学生静静地倾听,并观察PPT上的图片,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引入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黄自的生平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强调《玫瑰三愿》是在淞沪之战停战后的背景下创作的。黄自出生于书香门第,受到良好的教育,留学美国学习作曲,带回西方系统的作曲理论和技术,成为当时中国作曲界的领军人物。(学生认真听讲,对黄自有了初步了解) 二、探索与分析 1. 创作背景的详细讲解 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黄自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是参议员,母亲是女校创办人。这样的家庭环境使他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理解。他在清华学校学习时首次接触西方音乐,之后留学美国学习作曲。(师:黄自的家庭背景对他有什么影响?)(生:他在家庭影响下,对音乐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玫瑰三愿》创作于1932年淞沪之战停战后,反映了当时多数知识分子对于国破家亡的忧愤心情。这首作品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景物的伤怀与失落来表现人们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渴望。(师:为什么黄自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创作这样一首歌曲?)(生:因为当时的国家正处于动荡时期,知识分子内心充满了忧虑和期望。) 2. 音乐上的美学特征 曲式结构与和声配置《玫瑰三愿》采用单二部曲式结构。前段(1-9小节)轻柔诉说,后段(10-24小节)恳切热情。结尾处通过旋律模进和重复发展的手法将情绪推至最高潮,形成明显的风格对比。和声走向严谨且充满离调色彩,特别是第一段的Ⅳ7 ———7 ———7 ——— ——— ———,给人一种欣赏玫瑰花娇媚之感。(师:这段音乐的和声配置有什么特点?)(生:这段音乐采用了大量的七和弦,使旋律充满离调色彩,但依然保持着严格的西方曲式逻辑。) 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作为一首艺术歌曲,《玫瑰三愿》融合了中西方音乐文化。歌词高雅,内涵丰富,个性化的表现使其深受当时知识分子的喜爱。整首歌既有高贵典雅的气质,又不失民族情韵。(师:艺术歌曲的特点是什么?)(生:艺术歌曲结合了声乐和诗歌,歌词与伴奏完美结合,给人以“诗意”的感觉。) 旋律及演唱处理歌曲的第一段由两句歌词相同但旋律不同的乐句组成,巧妙地加入几个八分休止符,表现出玫瑰花的多愁善感。第二段由“三愿”组成,音区和力度逐步上升,从轻微的忧伤到急切悲怆,情感层次分明。(师:如何通过旋律处理表达不同的感情?)(生:通过音区的变化和力度的控制,可以更好地表达不同层次的情感。) 3. 词曲的完美结合 歌词的选择与情感表达这首歌的歌词感情丰富,形式与内容完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