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词意,体会词人的“狂”。 2、以提问、合作、探究等形式赏析,理解作者词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词意,体会词人的“狂”。 2、以提问、合作、探究等形式赏析,理解作者词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查阅苏轼的有关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学,无比璀璨。说起中国文学,不得不说古代文学;说起古代文学,不得不说唐诗宋词元曲;说起宋词,不得不说苏轼;说起苏轼,必说豪放词;说起豪放词,定说《江城子 密州出猎》。因为他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首豪放词。 二、作者及背景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背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由于政见不合,苏轼连续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见无效果,苏轼乃自请外任。先在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又从杭州来到密州任知州。他虽在地方任官,却一直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中央任职,以便大用于世。 熙宁八年(1075年)冬,密州久旱,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密州知州苏轼到常山祭祀祈雨。回来的路上,与同官梅户曹在铁沟会猎,随后写了这首出猎词,抒发自己的志向。 三、课文朗读 1、 学生看幻灯片,自由读课文。 要求:注意生字词,注意停顿,初步感知词的内容。(约两分钟) 2、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用笔标注老师重读和拉长音的字,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3、 学生齐读 男生读(初步体会词的风格) 男女齐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气势) 4、 诗词除了要抒情之外,还可吟唱,为了加强对词的内容的理解,我们来听一下黄梅戏版的《密州出猎》。 四、词文赏析 (一)上阕赏析 1、再读上阕,讨论:你在上阕都看到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些什么声音呢? 讨论并明确: 看抓住锦帽貂裘,苍鹰、黄狗、千骑、倾城、太守射虎 听:狗吠,鹰啼,人声鼎沸,动物逃窜,众人围堵 2、用一句话来概括上阕内容? 明确:太守出猎的壮观场面。 3、在上阕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太守,用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我看到了一个具有少年人豪情狂态的老夫,意气风发,精神抖擞,(40岁,自称老夫,颇有悱恻之意)。可用一个字来概括,即“狂”。 4、从哪几个方面可看出太守之“狂”? 明确:“狂”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狼”。重点解释“千骑卷平冈”“亲射虎,看孙狼”。 5、试背上阕 (二)下阕赏析 1、齐读下阕 2、下阕那句话紧承上阕而写? 明确:酒酣胸胆尚开张。此句话紧承上阕“亲射虎,看孙狼。”而写,依然体现了作者心胸开阔,豪情万丈的情怀。“鬓微霜,又何妨!”便是很好注解。 3、在下阕中,作者连用两个典故,分别有何用意? 讨论并明确:用冯唐的典故,其实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够派冯唐来赦免他的罪名,使他能想魏尚一样,有机会再被朝廷重用。那他做好准备了吗?当然,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即可看出。这里作者再用典故“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他要“雕弓”射向西北的西夏和辽,就是想要再次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4、用一句话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