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45048

【语文优课PPT】古诗词诵读 《涉江采芙蓉》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2-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912444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语文,优课,PPT,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
    (课件网) 涉江采芙蓉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 古诗词诵读 《古诗十九首》 核心素养 语言构建与运用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明白诗歌中重要字词的读音及意思。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 运用翻译理解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及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知识拓展 壹 汉魏晋诗的发展源流及文学地位 诗经 四言叙事 五言叙事 楚辞 杂言抒情 四六文抒情 文人有意识向民歌学习,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 汉末 魏 晋 民间文学 文人创作 汉乐府 汉赋 汉末文人诗最成熟的作品:《古诗十九首》 汉魏晋诗的主要诗人和作品 曹操《短歌行》(旧题乐府) 曹丕《燕歌行》(最早的文人七言诗) 曹植《白马篇》(新题乐府) 建安七子 西晋左思(“洛阳纸贵”) 东晋陶渊明(田园诗) 东晋末谢灵运(山水诗) 汉魏晋诗歌文学流派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南朝三谢 谢灵运、谢惠连、谢朓 元嘉三大家 鲍照、谢灵运、颜延之 竟陵八友 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知人论世 贰 知人论世 萧统,南朝兰陵人,文学家,武帝(萧衍)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萧统 萧统收在《昭明文选》中,因共有十九首,故题为《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代表,标志着我国古代五言抒情诗已经成熟。 《古诗十九首》 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叙事)和《楚辞》(浪漫主义抒情)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 内容上 艺术上 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情,突出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整体感知 叁 吟哦讽诵 吟哦讽诵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遗:wèi 涉:从水里走过去 泽:低湿之地 芳草:兰草 之:芳草 遗:赠送 浩浩:水流貌 同心:多用于男女间爱情关系,这里说夫妻感情融洽 以:连词,表结果 所思:所+动词/形容词=名词性结构 还顾:回头看 旧乡:故乡 还:huán 涉江采芙蓉 【作者】:佚名 【朝代】:汉 集体朗读,思考: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忧伤(忧伤以终老) 学生活动———《涉江采芙蓉》小剧场 探究思考 肆 探究思考 诗歌首句写到“芙蓉”,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你对“采芙蓉遗所思”这种行为怎么理解? 答:“芙蓉”,又叫莲、荷花、藕花、芙蕖、菡萏。常被用作高尚、纯洁品德的象征,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表达对亲朋的关怀、思念和祝福。 第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诗歌在内容上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探究思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