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1 法不可违 1.政治认同: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4.健全人格: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5.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核心素养目标: 法不可违 法律的作用?P46 01 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原因。P48 02 违法行为的种类、区别和共同点。P48 03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 主要表现有哪些? P49-50 04 我们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 导学目标: 05 01 违法无小事 分享交流:唐山打人事件案犯一审全部获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唐山打人案判了 2022年9月13日至15日,河北广阳区人民法院根据刑法作出判决: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2万元。 法律词典 初识违法行为 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 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A 哪些行为是合法的 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B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 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 ①指引作用 ②评价作用 1.法律的作用P46 违法行为及分类 问题思考: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镜头一:朱某拾到苏某的手表拒不归还,违反了民法典,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镜头二:李某等人破坏了体育馆的公共秩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镜头三:陈某的行为危害社会安全,触犯了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违法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原因: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2.违法行为的原因、含义及分类是什么?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 17岁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