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1951091
第24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 (共16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4463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张
24课
,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
,
课件
,
16张
,
ppt
(
课件网
)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坐井观天 揠苗助长 穿井得人 《吕氏春秋》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吕氏春秋》有关文学常识。 2.准确翻译课文,积紧常见的文言字词。 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多角度概括其寓意。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 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作品介绍 文学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和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采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 等到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到出门去打水浇田,因此经常派一个人在外。等到他家打井(成功)之后,他家的人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一个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 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的 表承接 代词,他 告诉 这里指“节省” 停留 有闻而 传 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 之,闻 之 于宋君。 听到 译文: 有人听到这件事就传播给其他人,说: “丁家打井,从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使(他)听到这件事。 谈论 使听见 向、对 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 传播 得到,这里指“发现” 这件事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我说的是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在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向 这件事 回答 的 劳动力 在 派遣 这里指“节省” 这里指“发现” 宋君令人问之 于 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 二、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读课文,求真相: (一)假设你是一名求真记者,要让事实说话,首先得找出相关的人物,看看当事人怎么说。 丁氏: 闻而传之者: 国人: 宋君: 真相: (二)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他们家为什么挖井? 丁家挖了一口井,不必像以前那样专门有一个人去打水了,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 “时事”评论 你觉得造成这个谣言传播的原因是什么?谁该为这起谣言负责? 丁氏: 闻而传之者: 国人: 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 表述不清。 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一)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感悟主旨 (二)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课堂小结 这则寓言叙述了一个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故事,并告诉我们: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知识盘点(原卷版+解析)(2025-04-19)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16课有为有不为(原卷版+解析)(2025-04-19)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17课短文两篇(原卷版+解析)(2025-04-19)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知识盘点(原卷版+解析)(2025-04-19)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知识盘点(学生版+解析)(2025-04-1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