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上语文第五单元测试 (建议用时:150分钟满分:120分) (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走近西南联大,体会家国情———学习实践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2分)“国”原作“或”,由表示城镇的“口”和表示军队的“戈”组成, 意为军队保护城邦,后面才加上了表示范围的“口”(wéi),指都城等区域。“国”有国防之意,比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不过“国”在古诗文里大多还是表示国都或国家,如“①尚思为国戍轮台(教材中出现的古诗文句子只要解释为国家或国都的都可)”中“国”的意思就是 ②国家(与上句对应即可)。 2.(2分)《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中闻一多先生篆刻的 “”(国)字缺口向东是有深意的,是因为①缺口向东,交代当时中国东部受到日本入侵,这也体现了闻一多先生②呼吁中国人要英勇无畏地抵抗侵略者,守卫国土(情感或愿望)。 3.(2分)查找资料时,发现文中【甲】处对联缺失,请完善内容。 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到昆明东北郊龙泉镇龙头村租了一间民房。这里环境非常恶劣,面积不足20平方米,楼下面关着牲畜,又脏又臭,房顶夏天漏雨,冬天透风,但夫妇二人居住久了,安之若素。 他还特意在大门上写了一副对联:“闲招白云鹤千里,【甲】。” 他进门时,总爱念一遍字迹斑斑的对联,还仿京剧念白道一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副对联也是当年联大教授艰苦生活的缩影!(选自《西南联大教授对联撷珍》,有删改) 填入空缺处最合适的一项是(D) A.一炉香黄庭静读 B.香一炉静读黄庭 C.黄庭静读一炉香 D.静读黄庭香一炉 4.(8分)小语围绕“家国情———这一主题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根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诗文的永恒主题。李白的“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借写故乡水抒发思乡情;崔颢诗中的“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用长江上浩渺的烟波烘托愁思;“牧人驱犊返,③猎马带禽归”(《野望》)触发了诗人王绩的思家思归之情。“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是杜甫在移情花鸟、感时伤世;“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⑤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相见欢》),朱敦儒借中原沦丧表达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剧哉边海民,⑥寄身于草野”(《梁甫行》)是曹植在抒写对乱世海民的深切同情;曹操借“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抒发老当益壮、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⑧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阐述了孟子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滋润着每一代人的精神家园。 5.(3分)习总书记到西南联大旧址考察调研时,深有感触地说:“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 方。”结合以上资料和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示例】习总书记这段话强调的是学生(青年人)学习的动机应该是为国家、为民族。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艰苦简陋的环境中,青年人应该努力适应环境,不被外界所影响,努力提升自己,最终有所成就。(3分,意近即可) 6.(3分)小语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错误,请你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 A.侵(qīnɡ)略B.永垂不朽(xǒu) (2)容易写错的字 A.巧妙绝纶B.慷概激昂 (3)容易说错的话 A.昆明广大爱国学生发起“一二·一”民主活动。B.对于齐白石,虽然我心慕手追,却仍然望其项背。 (1)A.“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