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2、弄清楚课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准确理解和把握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知识,培养阅读能力; 2、赏析作者刻画和表现烛之武思想性格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左传》简介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左传》描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叙写战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记录了不少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2、古代史书的类型 楚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故事背景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晋文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且晋文公是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才返回晋国为君的;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4、春秋时期形势简图 5、相关历史事件 秦立晋君“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惠公背约“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重耳过郑“以其无礼于晋”、郑楚结盟“且贰于楚也” 6、人物介绍 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人,郑国大夫,是三朝老臣,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服秦穆公,足见其义、勇。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民间对他的评价是:“五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 7、播放音频,梳理字词 三、赏析内容 1、概括段落内容 2、秦晋围郑:梳理字词、译文 (1)秦国和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理由:以其无理于晋,郑贰于楚 (2)交代秦晋围郑的理由有何作用?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埋下了伏笔。 (3)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有何作用?①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兵临城下,为人物出场铺垫。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②但分驻两地,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的成功分化埋下伏笔。 3、临危受命:梳理字词、译文 4、说退秦师:梳理字词、译文 利益———亡郑利晋损秦———引史为鉴,挑拨离间———化险为夷 5、迫晋退兵:梳理字词、译文 该段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有什么作用?照应上文,使故事情节再掀波澜 6、人物形象 (1)烛之武:志士: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勇士:两军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勇入秦营,知难而上 辩士:不卑不亢,机智善辩 (2)郑伯:郑伯说烛之武“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从谏如流、知错能改、谦恭明理 (3)佚之狐:“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