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1放大镜 教学内容 (六年级) 课时安排 第 课时 (共 课时) 对应课标 十二、技术、工程与社会———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知道发明会用到一定的科学原理,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对放大镜镜片的观察,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中央厚、边缘薄、透明,认识到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科学思维: 用比较的方法,发现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探究活动,了解放大镜的的特点,并使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放大镜,加深对放大镜镜片特点的理解。 态度责任: 感受到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并形成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和对放大镜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知道放大镜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发现放大镜的特点。 教具学具 小组:放大镜、放大镜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镜片、同直径不同倍数的三个放大镜镜片、圆底烧瓶、水、烧杯、学习单。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一、聚焦: 1.实物出示放大镜:提问:这是什么? 2.你知道哪里能用到放大镜?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记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增加课堂的互动性,让学生互通有无,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迅速将目光聚焦到放大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预设30分钟) 活动一:放大镜的作用及使用 你会用放大镜观察书本上的图像吗?怎么做?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他做的对吗?谁来总结一下放大镜的一种使用方法 (预设:放大镜动,物体不动,眼睛不动) 放大镜还可以怎样使用?再请一位同学来演示。配合讲解:放大镜不动,眼睛不动,物体运动。 请同学们2人一组,用放大镜观察记录单上的图片,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预设:本来有10个字,我在放大镜里只能看到5个字/预设:本来有10个字,我在放大镜里只能看到2个字) 所以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 (预设:放大物体) 在观察过程中,物体大小有变化吗?怎样修正你的结论? (预设:放大物体的图像)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讨论和反思,让学生全面了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这种互动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活动二、放大镜的结构 [材料准备: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同直径不同倍数的三个放大镜、学习单] 为什么放大镜会有这样的功能呢? (预设:与放大镜的形状、结构有关) 2.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放大镜有什么特点吧。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快地找出放大镜的特点,老师还准备了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片。请用“观察”“比较”的科学观察方法进行观察吧。课件出示温馨提醒: ①是否能够放大物体图像 ②从侧面观察,镜片有什么特点?并且画下来 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和不能放大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3.学生分组实验。 (预设:教师巡视,讲解如何记录) 4.哪个小组来分享一下你的观察结果?汇报交流 (预设1:放大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图像,从侧面观察发现它中间凸出,比较厚,边缘比较薄/预设2:玻璃片不能放大物体图像,从侧面观察它是厚薄均匀的/预设3:近视眼镜的镜片不能放大物体图像,从侧面观察它是中间有点凹进去的/预设4:中央凸出,比较厚,边缘比较薄/预设5:都是透明的。) 5.总结一下,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6.小结:我们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是透明的,人们把放大镜的镜片也叫凸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