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第1课时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2.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重点) 3.能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有关知识进行证明或计算.(难点)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问题引入 某区政府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计划在三个住宅小区A、B、C之间修建一个购物中心,试问该购物中心应建于何处,才能使得它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 A B C 观察: 已知点A与点A′关于直线l 对称,如果线段AA′沿直线l折叠,则点A与点A′重合,AD=A′D,∠1=∠2= 90°,即直线l 既平分线段AA′,又垂直线段AA′. ● ● l A A′ D 2 1 (A) 讲授新课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一 我们把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作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由上可知: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知识要点 如图,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P1,P2,P3,…是l 上的点,请你量一量线段P1A,P1B,P2A,P2B,P3A,P3B的长,你能发现什么?请猜想点P1,P2,P3,… 到点A 与点B 的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 A B l P1 P2 P3 探究发现 P1A ____P1B P2A ____ P2B P3A ____ P3B = = = 作关于直线l 的轴反射(即沿直线l 对折),由于l 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因此点A与点B重合. 从而线段PA与线段PB重合,于是PA=PB. (A) (B) B A P l 活动探究 猜想: 点P1,P2,P3,… 到点A 与点B 的距离分别相等. 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你能验证这一结论吗? 如图,直线l⊥AB,垂足为C,AC =CB,点P 在l 上. 求证:PA =PB. 证明:∵ l⊥AB, ∴ ∠PCA =∠PCB. 又 AC =CB,PC =PC, ∴ △PCA ≌△PCB(SAS). ∴ PA =PB. P A B l C 验证结论 微课--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总结归纳 例1 如图,在△ABC中,AB=AC=20cm,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E,交AC于D,若△DBC的周长为35cm,则BC的长为( ) A.5cm B.10cm C.15cm D.17.5cm 典例精析 C 解析:∵△DBC的周长为BC+BD+CD=35cm,又∵DE垂直平分AB,∴AD=BD,故BC+AD+CD=35cm.∵AC=AD+DC=20cm, ∴BC=35-20=15(cm).故选C. 方法归纳: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实现线段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求出未知线段的长. 练一练:1.如图①所示,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P为直线CD上的一点,且PA=5,则线段PB的长为( ) A. 6 B. 5 C. 4 D. 3 2.如图②所示,在△ABC中,BC=8cm,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边AC于点E, △BCE的周长等于18cm,则AC的长是 . B 10cm P A B C D 图① A B C D E 图②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 命 题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它是真命题吗?你能证明吗?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二 想一想:如果PA=PB,那么点P是否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呢? 记得要分点P在线段AB上及线段AB外两种情况来讨论 (1)当点P在线段AB上时, ∵PA=PB, ∴点P为线段AB的中点, 显然此时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2)当点P在线段AB外时,如右图所示. ∵PA=PB, ∴△PAB是等腰三角形. 过顶点P作PC⊥AB,垂足为点C, ∴底边AB上的高PC也是底边AB上的中线. 即 PC⊥AB,且AC=BC. ∴直线PC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此时点P也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微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命题 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应用格式: ∵ PA =P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