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春》(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 叶丽丽 指导老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词语,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自读课文,把握情感基调,领略优美的春日美景。 2.有韵律有节奏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重音和停连,分析不同语段细微的情感差别。 3.配乐朗诵,把握朗读文章的节奏变化,进一步体会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有韵律有节奏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重音和停连,分析不同语段细微的情感差别。 教学难点:把握朗读文章的节奏变化,进一步体会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读过的描绘春天的诗文及印象,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绘春天的诗文?这些诗文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从大家的分享中,老师深切感受到了春天在文人墨客笔下的多姿多彩。“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今天,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一起走进他笔下的《春》,去领略那如诗如画的春天景致,一起踏上一场独特的春日之旅。 (板书题目《春》) 二、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一)作者简介 AI视频播放介绍朱自清的基本信息。 (二)写作背景 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等,使得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到江南美好的境地,因此,他写下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散文名篇。 (三)文学常识: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或时间等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明确本节课三个任务: 任务一“旅游攻略,知春话春” 任务二“旅游观景,看春识春” 任务三“旅游分享,颂春赛春” 四、【学习任务一】旅游攻略-知春话春: 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跟随着朱自清先生的足迹一起走进春天。请同学们跟着音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节奏。 思考:我们一起欣赏了哪几幅春天的美景?在你眼中这些美景分别有什么特点? (一)跟着音频,有感情地朗读 1.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2.注意生字词的拼音和含义 朗润( lǎnɡ ) 酝酿( yùn niànɡ) 窠巢( kē ) 抖擞( sǒu) 宛转( wǎn ) 黄晕( yùn ) 赶趟儿:本义时间赶得上,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酿: 本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朗读的语速语调 分析语调: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分析语调: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总结五幅图的特点 五、【学习任务二】旅游观景-看春识春 在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漫步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图?找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美的春景图,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连停,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美在哪里? (一)重音和停连 (二)老师分析: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朗读脚本:“盼望着,盼望着”要重读,语速稍慢,表达急切盼望之情。“东风来了”语调稍扬,传达喜悦情绪。“春天的脚步近了”语速稍快,语调欢快,表现喜悦和期待。 (三)学生分析: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要求: (1)将你认为要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