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写作 修改润色 导入新课 “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写成后,多读几遍,作些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完成文学巨著《红楼梦》;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最终定稿。可见,好作品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如何修改润色吧。 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阅读写作“修改润色”的内容。 2.学生讨论、交流下列问题,教师点拨。 (1)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和“意”分别指什么? “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 (2)“言”修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基本要求是改“对”,进一步的要求是改“好”。 (3)修改润色应该从哪里入手呢? 可以改错别字、病句,语言是否简明。 可以改结构、构思。 可以改材料与中心是否一致。 可以改重点是否突出,材料是否有新意。 修改作文的确像刚才说的那样,主要从语言、构思、中心三方面加以修改。 总 结 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 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就要着重从“意”上作出修改。 概括起来就是“六问”: 问扣题紧不紧 问材料新不新 问立意高不高 问结构顺不顺 问句子通不通 问用词准不准 修改文章时,首先要着眼于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根据发现的问题作出调整。 ①订正观点。观点有时不正确或有失偏颇,需要加以改正。 主要包括: ②完善主题。主题不正确、不深刻、不集中,影响全局,应当加以修改。 ③增删材料。材料不翔实,需要纠正;不充实,需要补充;材料过多,淹没观点,则需要删除。 “言”的修改基本要求是改“对”。字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要一一改正,不留硬伤。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推敲用词,使之准确恰当;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详略安排是否恰当,有无旁逸斜出的段落等,都是修改时应重点关注的。进一步的要求是改“好”,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4)怎样才能把文章的“言”修改得“更好”? 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例如,记叙文可以补充细节描写;写景,注意从不同的观察角度着笔,动态和静态之景结合,注意炼字、炼句、修辞手法、引用诗词歌赋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现力。还要注意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等。 修改文章常用的方法 ①诵读法。宋代张载说“声入心通”,指的就是一边诵读,一边思索,遇到语意不畅、气势不接的地方,加以改正。 ②冷却法。如果有一定的空余时间,可以把写好的作文收起来,放一段时间以后再拿出来看。这样做能够让你从原来的思路中跳出来,从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审视它;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间后,你的眼光、水准比以前又有了提高,这时,你往往更容易发现原来文章中的不足。 ③求助法。就是请别人当先生,把初稿拿给人家看,或读给人家听,然后请人家提出修改意见。 ④推敲法。在写的过程中边读边写,边写边改,发现不妥当的地方及时修改,不断寻找最佳的表达,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写作质量。 合作探究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试着修改润色这篇习作。 提 示 1.仔细阅读文章,发现其长处与不足,不足之处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2.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修改文章,使内容更充实,语言更流畅,有表现力。 3.无论是改动还是增删,动笔前都要反复斟酌,以防与原意不符。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寻人启事的写作要点,一边叫②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