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满江红(小住京华)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女子,她被称为“历史上最豪气的女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巾帼不让须眉,冲破家庭束缚,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寻找民族振兴的方法,她就是秋瑾,今天通过她的词《满江红》(小住京华)来领略她的豪气。 检查预习 1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秋瑾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先后加入光复会和中国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回绍兴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分头准备浙皖两省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捕,坚贞不屈,就义于绍兴方轩亭口。 写作背景 秋瑾嫁给王廷钧,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于危亡,追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满江红》(小住京华)是秋瑾写于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于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她便东渡日本留学。 整体感知 (一)朗读 知词韵 2.学生自读,把握节奏、注意停顿。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听录音感悟词韵。 点击音频播放 (二)再读 明词意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思念浙江故乡 我 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 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拭,擦。 shì 很,甚 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nónɡ 译文: 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如汉军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念浙江故乡,反思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女子,其实,我很不甘心做女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属类,范围。 莽莽人世 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mǎnɡ 译文: 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激动。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词的上片主要写词人身为女儿身,难以挣脱家庭束缚,挽救民族危亡; 词的下片主要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抱负难以施展,不觉泪湿衣襟。 1 精读课文 找出词中运用的典故并简要分析 赏读品名句 “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1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3 “四面歌残终破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