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满江红 秋瑾 新 课 导 入 第一节 新课导入 说起《满江红》的作者,同学们第一反应,一定会是岳飞,但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可并不是岳飞,不仅如此它还出自一个女词人之手,她就是秋瑾,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为什么一个女子竟写出如此豪迈的词句,去看看她是如何冲破封建社会的束缚从而走向革命道路的吧! 整 体 感 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秋瑾,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1907年7 月15 日,秋瑾英勇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 岁。 秋瑾(1875—1907) 秋瑾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秋寿南曾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受封建教育,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 秋瑾的家庭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220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15首,共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 后期:1904-1907 抒发革命豪情,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秋瑾 “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转回。” “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世方英杰。”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 ……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1958年9月9日,吴玉章为秋瑾烈士题词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秋瑾烈士纪念碑 绍兴大通学堂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整体感知———写作背景 蛾( )眉 莽( )红尘 é · mǎng · 整体感知———字词清单 朗读上阕时语速要放慢,读出力度和内心的坚定;朗读下阕“身不得……男儿烈”时,语速较快,语调高昂;“俗子胸襟谁识我”“莽红尘何处觅知音”要读出苦闷惆怅之感;“青衫湿”缓缓读出,读出余味未尽之感。 整体感知———朗读指导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 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 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sh n ng é qiǎng mǎng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暂时居住 擦 思念浙江故乡 借指女子 这里指菊花 我 不屑,轻视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