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77067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12-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26次 大小:292351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PPT,24张,课件,文化,经济
    (课件网) 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利玛窦(1552~1610)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士。1582年(明万历十年)来华,此后28年一直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作为来中国的第一个西学代表人,他不但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西方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并且也把有关中国的知识及其历史文化第一次正式介绍给了西方。 ———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者序言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社会发展与瓶颈限制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程标准】 1.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2. 认识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中国气候条件的广大幅度,可以生长种类繁多的蔬菜……作为中国人食谱上主要食品的大米产量远比欧洲富裕得多。……世界上没有别的一个地方在单独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可以发现这么多品种的动植物。 ———《利玛窦中国札记》P10,P13 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出卖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 清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多种经营 经济作物 农副产品商品化 自明朝中后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传入中国。 1、农业 一、生机与危机———经济新现象 下面材料反映了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哪些新经济现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史料,思考并概括明清手工业出现的新经营方式、新生产关系。 2、手工业 ◎历史纵横: 新经营方式: 新生产关系: 手工工场 雇佣劳动 资本主义萌芽 ◎清《盛世滋生图》染坊 材料一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 材料二 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矣! ———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 清·徐扬 《盛世滋生图》 商路 商人 市场 货币 地区贸易网络发达,长途大额贸易发展 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商帮(晋商和徽商) 工商业市镇兴起 白银 3、商业 材料: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中外历史纲要(上)》 思考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明清经济实现转型了吗? ①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②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1592年利玛窦※汤显祖肇庆府会面 利玛窦向汤显祖请教中国音律 汤显祖,明朝剧作家,代表作《牡丹亭》 时间 作者 代表作品 历史地位/意义 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 罗贯中 明中期 吴承恩 清中期 吴敬梓 清中期 曹雪芹 汤显祖 戏曲 明 孔尚任 清 道光 《水浒传》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红楼梦》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