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13 湖心亭看雪 素养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白描手法的妙处。 2.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3.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感悟作者深沉的故国之思。 学法指引 白描的写作手法 1.含义:白描,即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或物的面貌,准确地把握住人或物最主要的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 2.作用: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用于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描绘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 3.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出……的形象/一幅……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背景简介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文。张岱在明亡以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1.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天、云、山、水 叙事 焉得更有此人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_____ 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举目皆白的景象。 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湖心亭看雪。 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更( ɡēnɡ)定 毳(cuì)衣 雾凇(sōnɡ) 沆(hànɡ)砀(dànɡ) 一芥(jiè) 喃(nán)喃 检查预习 1.掌握重点字音字形 2.古今异义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人斟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今义:白色。) (2)是日更定矣 (古义: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今义:更加;变更。) 3.一词多义 是 是日更定 (代词,这)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判断动词,是) 更 是日更定 (名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ɡēnɡ)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副词,还,音ɡènɡ) 白 上下一白 (名词,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名词,古时罚酒时用的酒杯) 大 见余大喜 (副词,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形容词,与“小”相对) 一 上下一白 (副词,全,都) 长堤一痕 (数词,一) (1)大雪三日(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4.词类活用 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拥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惟长堤一痕: 5.词语释义 消失。 晚上八时左右。 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毳,鸟兽的细毛。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惟,只有。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及下船: 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等到。 舟子,船夫。喃喃,低声嘟哝。 更,还。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展示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5.重点语句翻译。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翻译: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