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83834

【新课程竞赛专题讲义】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1讲 科学测量(含答案)

日期:2025-04-0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32178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科学,测量,上册,七年级,教版,新课程
    2024年版科学教材核心素养提升系列讲义 第1讲 科学测量(教师版) 【内容结构】 【科学概念 1】测量 1.测量是一个把 待测的量 与 公认的标准量 进行比较的过程,是对研究对象进行 定量 描述。 2.测量某个科学量(如长度、体积、温度等)时用来进行比较的 标准量 叫作单位。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 较稳定的 、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 事物 作为标准。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大会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制,叫做 国际单位制 。 3.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分别是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热力学温度(开尔文)、物质的量(摩尔)和发光强度(坎德拉) 一、重难点例析 例1:1999年9月23日,于1998年12月美国发射的火星气候探测器与地面失去联系。当时记录的是: 火星大气层的最小安全距离:大约 85km~100km; 探测器预定高度:140km~150km; 探测器实际高度:探测器距火星表面最近仅57km。 最终,探测器在火星大气中被烧毁。而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飞船每天两次启动小推进器,来调整航向。导航员认为启动小推进器的力是以公制的“牛顿”为单位,不料操作手册却是以英制的“磅”为单位,结果导致太空船的航向出现偏差。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正确使用“单位”对于科学研究至关重要!统一“单位”才能方便运算和研究! 【解析】导航员认为启动小推进器的力是以公制的“牛顿”为单位,不料操作手册却是以英制的“磅”为单位,由于选用的单位不同,结果导致太空船的航向出现偏差,也造成了探测器实际高度小于火星大气层的最小安全距离。最终,探测器在火星大气中被烧毁。体现了正确使用“单位”对于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练习1: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这则故事说明了( ) A. 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 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C. 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 测量前应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答案: B 解析:在使用非常规工具测量时,也需要标准,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方法技能 1】长度的测量 一、重难点例析 1.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例2: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在测量时所选择的“公认的标准量”是( ) A. 1米 B. 468米 C. 东方明珠电视塔 D. 测量用的尺子 【答案】 A 【解析】测量某个科学量(如长度、体积、温度等)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作单位。国际计量大会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制,叫做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练习2:如图所示的是立定跳远的常见场景。你的立定跳远成绩是 填写实际成绩 ,想一想,这个测量选用的公认的标准量是 1米 。 2.确定最小刻度值--分度值的方法 ①保留一位小数法: 将测量结果扩大或缩小,且只保留一位小数,再由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所得到的换算单位,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对应的单位。如:1.6789m=1678.9mm,1mm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656mm=65.6cm,1cm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②按位降读单位法: 先看小数点后的位数n等于多少,然后按个位单位(或读数后面的单位)再从大到小降读(n-1)个单位,最后一次所读出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对应的单位。这一方法对十进制的单位非常适用。如1.678m,个位单位为m,小数点后有3位,应该降读两个单位,即dm、cm,所以最小刻度值对应的单位为cm,最小刻度值为1cm。 ③升读一个单位法: 对于那些是整数的记录结果,只需将记录结果的单位升读一个单位,这个单位便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对应的单位。如656mm,升读一个单位是cm,故最小刻度值为1cm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