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4/12/1b/1bfdb10ca525b9700d350d6ed559c4fb.png)
主题6 中国古代的户籍、赋税制度与社会救济 【主线梳理】 一、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变迁和基层治理 类别 发展概况 古代 户籍 制度 的演 变 1.战国: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2.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 3.汉朝:形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 4.隋唐:隋“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 5.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 6.元朝:按职业划分,统称为“诸色户计”。 7.明朝:以职业定户籍,造“黄册”。 8.清朝:摊丁入亩,户籍永停编审 古代中国 的基层组 织 1.秦汉: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啬夫和游徼,里设里正。 2.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3.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 古代 中国 的社 会治 理 1.秦汉:建立什伍组织,相互监督。 2.唐朝:实行邻保制度,相互监督。 3.北宋:王安石实施保甲制。 4.明朝:王守仁推行十家牌法。 5.清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 历代社会 救济与优 抚政策 1.储粮赈灾: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 2.优抚弱势群体:尊重高龄老人;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 3.宗族救助:宗族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资助族中贫困者。 4.慈善组织:明清时期,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高考研练】 (2024·广东·3)①两税法依据田地、杂产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唐文宗时,②湖州刺史庾威在所属五县,“自立条制,应田地、奴婢,下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出税,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四千九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由此可见,两税法( )。 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B.强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混淆史实】 两税法一定程度上放松了人身控制 C.赋予地方官员加征权【颠倒是非】 朝廷没有赋予官员加征权 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混淆史实】 两税法只是增加了财政收入,“解决了”的表述过于绝对 获取 信息 时间信息:唐代。历史现象:两税法的缺陷导致地方官员自行其是 推理 判断 ①→两税法对于杂税没有明确规定; ②→地方官自立条制加征税钱,结果遭贬官。 两税法改革对于杂税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地方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征杂税→反映出两税法在征收杂税及评定户等方面存在问题→说明了两税法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1.(2023·浙江1月·4:以皇帝敕令为切入点考查唐代的户籍管理)延载元年(694年)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入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一定以后,不得更貌。疑有奸欺者,听随事貌定,以付手实。”这种户籍管理办法是( )。 A.黄籍登记 B.白籍土断 C.貌阅之法 D.诸色户计 2.(2024·贵州适应性测试·3:以学者的观点为切入点考查两税法的背景)有学者认为,唐朝中后期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失败,意味着政府已不能再把土地和农民束缚起来,而且门阀及有关政治势力也不允许将土地所有权交由政府支配。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实施赋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B.门阀士族危及政府统治 C.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业发展 D.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3.(2024·江西适应性测试·5:以役银征收的地域差异为切入点考查赋役制度的影响因素)晚明时期的役银征收,江南地区“全自田粮起派,而但以丁银助之”,江北地区“惟论丁起差,间有以田粮协带者”。造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 B.文化传统 C.田亩产量 D.政治制度 4.(2023·广东·5:以王夫之的评论为切入点考查古代基层制度)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 )。 A.邻保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