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2024) 语文 七年级 下 11 山地回忆 第2课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山地回忆》这篇课文,梳理了文章的思路,通过品读妞儿的“吵”、“笑”、“问”,感知了她可爱的形象,感受了人物身上所散发的人性美、人情美。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人物情感,理解文章意蕴,品味文章语言风格。 学情回顾 我们知道,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女孩子。这是一个纯真善良、泼辣倔强、吃苦耐劳的山地女孩。但是,她没有姓名,她的父亲也只是称呼她“妞儿”。对于这样一个极为普通的称呼,你能体会到作者的用意吗? 体会人物情感 理解文章意蕴 ①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主人公妞儿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是“山地女孩”中独特的“这一个”。但她又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性,是所有“山地女孩”的化身,是冀中地区千百万美丽动人的人民的代表和缩影。作者正是通过这一既平凡普通又光彩照人,既有个性又具共性的女孩形象,反映了根据地人民对八路军的深情厚谊,反映了他们的民族大义。 作者在文中设置了两个细节: ①袜子被黄河水冲走; ②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 这样的情节是否多余?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体会人物情感 理解文章意蕴 ② 不多余。 在创作这篇小说的那个时代,作家的首要任务是歌颂新人、新事、新风尚,抒发高昂的时代情绪。 作者精心设计这两个细节,正是为了防止读者从中“误读”出“爱情”,从而冲淡了“军民鱼水情”这一主题,因而恰恰体现了作家的良苦用心。 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 “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体会人物情感 理解文章意蕴 ③ 如何理解这段对话的内涵? 大伯自发的“做国旗”行动,反映了革命群众对新中国诞生、对翻身做主人的无比欢欣之情,反映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无限热爱。 虽系“细枝末节”,却放射出时代的光芒。 本文主要描绘一些生活化的场景,并且大量使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呈现出清新、细腻而又有着浓厚泥土气息的语言风格。试找出一些词句,加以体会。 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场景生活化: 原文中写道:“该是1941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1945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可见文章是以抗战为背景的作品。但是作者并未着意写残酷的战争场面,而是描写饶有趣味的日常生活场景,比如“我”和女孩因为洗脸和洗菜的“不打不相识”,比如运枣卖枣等生活琐事,比如虽然房子“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吃穿都成问题,百姓们却依然乐观地生活……这些有趣又温馨的生活场景使得文章呈现出一种善良美好的情致,给读者以绵长的回味。 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 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 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那是假话吗 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 ”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给我做了一条棉裤,下剩的说给她爹做双袜子,现在先给你做了穿上吧。 朴素语言,不加修饰,简洁明快,与山里人的淳朴率真十分吻合,留给读者极为深刻的印象。 语言富有诗意: 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 比喻生动,形象逼真,完全没有华丽的词藻装饰。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