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00349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同步课件+素材

日期:2024-12-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38803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同步,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诵读,编版,古诗词
    (课件网)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在宋代,有一位诗人,叫陈与义,他是江西诗派后期的代表作家,他把自己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题材广泛,感时伤事,写了不少寄托遥深的诗篇,趋向沉郁悲壮,雄阔慷慨,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词———《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 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背诵默写诗歌。 陈与义(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宋代诗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返回 整体感知———作者介绍 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或六年(1136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他追忆二十多年前的洛中旧游,那时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那时候的作者,“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宋史》本传)。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倍尝,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整体感知———背景资料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返回 整体感知———朗读指导 词的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临江仙: 词牌名 洛中: 即洛阳 夜登小阁 下片 夜登: 时间 小阁: 地点 忆洛中旧游: 事件 昔日的游览 整体感知———理解题目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在洛阳城南十里。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上畅饮,在座的多是杰出的才俊。长沟中的月影随水悄然无声地流去。在杏花稀疏的影子中,吹笛玩乐到天明。 河水。 在一起喝酒的人。 整体感知———理解词意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渔歌在夜半响起。 译文:二十多年的岁月如同一场梦,我虽然还活着,(但回首往昔)仍是心有余悸。闲来无事登上小小的阁楼,观赏初晴的月夜美景。古往今来多少兴衰往事,都寄托在夜半响起的渔歌中。 初晴,天气刚放晴。这里指初晴的月夜景色。 总是胆战心惊。在本句中有“心有余悸”之意。 整体感知———理解词意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经历好似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闲来无事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转瞬即逝, 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 译文 整体感知———理解词意 精读细研 “忆昔”两字点明了上片的时空,不是今时今日,而是回忆中的一场宴会。“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等人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作者青年时期,追寻遗韵,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 精读细———赏析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上阕 “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写出环境的幽雅静谧,隐喻年华盛世悄然逝去,时光难再。 赏析“长沟流月去无声”。 精读细———赏析 长沟流月去无声,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深感到时光不再,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