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地球的转动 一、地球绕地轴自转 1、定义: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如下图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如下图B),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如下图C)) 3、周期:一天(24小时) 4、产生的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 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夜,使地球上有了昼夜之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周期:约为24小时 5、晨昏线(圈) 定义: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 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 昼夜半球方向法: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 6、时区:北京处于世界时区划分中的东八区,同英国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整整相差8小时。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二、地球绕太阳公转 阳光是否直射会影响相同表面积所接受的能量。原因是因为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年(365.2422天) 3、特征: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之间总保持66.5°的夹角,并且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如图所示 4、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变化,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般来说,赤道附近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而随着纬度增加,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不均匀,使得大气 及水产生循环运动与变化。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指太阳光和地面之间的夹角。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0,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如下图∠α) 2、正午太阳高度:在一日内,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时,太阳光和地面夹角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而不同;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其中,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大,冬季较小。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 3、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如图1)(北纬23.5°);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纬23.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如图2) 4、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上图1);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在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 四、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原因: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冬夏两季昼夜长短不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日期 直射点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四周 夏至日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 冬至日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 春秋分日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 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点周围极昼;南极点周围极夜 秋分日至春分日 南半球 昼<夜纬度越高昼越短 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点周围极夜;南极点周围极昼 五、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地球从春分点(黄经0°,此刻太阳直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为子节气:岩为周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因此,一年分为24个节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