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09297

第3课 (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设计 湘艺版(2012)音乐六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2402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学设计,六年级,音乐,2012,艺版,凤尾
  • cover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极具傣族特色的乐曲。它原本是傣族歌曲,后多被改编为葫芦丝演奏曲。 此曲节奏十分舒缓,能够让听众在聆听时感受到一种静谧和悠然。在旋律上,它优美且缠绵,悠扬的曲调与动听的旋律相互交织,令人陶醉。乐曲中倚音、波音等装饰音的大量运用,为旋律增添了丰富的韵味,能轻易地将人带入那片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之中,联想到傣家楼阁依山傍水、错落于林间的美景,以及在溶溶月光下,从竹林间隐隐飘出的葫芦丝乐音,那声音优美抑扬,清新淡雅,充分展现出傣族独特的风情,给人带来心旷神怡的听觉体验。 课时 1 课时,40 分钟。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通过聆听《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傣族音乐的节奏美和旋律美。 艺术表现 学生能模仿傣族舞蹈动作,结合音乐进行简单表演,展现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创意实践 学生能自主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或音乐片段,对乐曲进行创意表现。 文化理解 学生了解傣族音乐文化特点,理解乐曲所蕴含的傣族风情和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风格,包括节奏、旋律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傣族音乐文化,使学生能将舞蹈动作自然地融入音乐表演中。 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通过反复聆听乐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示范法:教师示范傣族舞蹈动作和葫芦丝吹奏,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舞蹈和音乐创作实践,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促进思维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展示图片、视频。 葫芦丝,用于乐器展示和简单吹奏演示。 傣族舞蹈服装和道具若干,供学生体验。 绘画工具,用于创意实践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同学们好!在今天的音乐课开始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云南呢?(观察学生反应) 学生:(有的摇头,有的举手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师:云南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里住着很多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云南傣族的音乐世界。(在黑板上写下 “傣族音乐” 四个字)在傣族,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曲子,大家想不想听一听? 学生:想! 教师:(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纯音乐片段)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大家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 教学意图: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导入傣族音乐主题,让学生在聆听前有一定的期待,初步营造音乐氛围。 新授(15 分钟) 音乐初体验(3 分钟) 教师:(音乐播放完毕)同学们,刚才听音乐的时候,你们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鼓励学生举手发言) 学生 A:我好像看到了一片竹林。 学生 B:我感觉在月光下,有人在跳舞。 教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这首曲子叫《月光下的凤尾竹》,它就像一幅画,把傣族的美景和人们的欢乐都描绘出来了。那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大家要注意听音乐的节奏,是快还是慢呢?(再次播放音乐)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分享听音乐的初步感受,激发他们进一步聆听和探索音乐的欲望,同时引出对音乐节奏的关注。 节奏与旋律分析(5 分钟) 教师:(音乐播放完)好啦,同学们,谁能说一说这首曲子的节奏是怎样的呢? 学生 C:节奏很慢。 教师:对,这首曲子的节奏非常舒缓。那这种舒缓的节奏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学生 D:感觉很宁静。 教师:没错。那我们再来看旋律,旋律就像是音乐的线条,这首曲子的旋律线条是怎样的呢?(教师可以用手势简单演示旋律的起伏)是高低起伏很大,还是比较平稳呢? 学生 E:比较平稳。 教师:对啦,这首曲子的旋律优美且比较平稳,就像月光下缓缓流淌的小溪。这种节奏和旋律的特点,正是傣族音乐的特色之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