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10336

25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76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cover
六上25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以“回忆”的方式展开,依次介绍了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鲁迅与闰土之间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闰土的怀念之情。鲁迅先生所处的年代离学生较远,他的作品学生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在交流、循证中品悟闰土的人物形象,在资料探究中深入理解鲁迅向往自由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聚焦疑问,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 2.多维循证,抓住动作、语言等描写,品悟少年闰土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人物形象; 3.借助资料,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多维循证,抓住动作、语言等描写,品悟少年闰土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人物形象; 2.借助资料,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人物,揭示主题 1.引出人物,交流自己眼中的鲁迅 对于鲁迅你们有哪些了解? 2.补充资料,了解名人口中的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他的作品深深影响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老舍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 3.揭示主题,明晰单元学习内容 4.出示课题,走进《少年闰土》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导入,一方面是知晓学生对鲁迅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名人大家口中的鲁迅与自己眼中的鲁迅有所不同,继而揭示本单元的主题———致敬鲁迅先生。这样做既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地位之高产生探究的兴趣,也让学生能够快速聚焦主题,进入学习状态。】 二、聚焦疑问,整体感知 1.梳理学生预习单中的两个共性问题———鲁迅回忆了和少年闰土之间的哪些故事?”“闰土是一位怎样的少年?” 2.聚焦问题,促进理解 学习提示一:快速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回忆了和少年闰土之间的哪些故事 (2)反馈交流,梳理课文 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第1自然段);初次相识的闰土(第2-5自然段);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第6-18自然段);鲁迅与闰土的分离(第19自然段) (3)聚焦“新鲜”,概括事件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看跳鱼儿 【设计意图:以学定教,聚焦学生课前预习单中最感兴趣的问题,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厘清四件新鲜事。学生在对课文有了完整清晰认识的同时,也在交流中掌握简要概括事件的方法。】 三、品读“新鲜”,辨少年形象 (一)紧扣疑问,初感少年印象 学习提示二:快速默读“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和“给'我’讲新鲜事的闰”两部分内容,想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交流闰土特点:勇敢、机智、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二)聚焦“瓜地刺猹”,循证少年形象 学习提示三:读一读第1和第11-16自然段,想想鲁迅是怎么把闰土的特点写具体的,圈画关键词句,在旁边作简单的批注。 1.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2.交流反馈,文本循证 鲁迅先生是怎么把闰土的这些形象特点写出来的? 动作:尽力刺去 (1)生活联结,感受勇敢 出示“猹”图片,想象画面:如果你在月夜当中看到这样一头猹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做? (2)比较朗读,加深理解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语言:轻轻走去 标点:...... (三)多维循证,丰厚少年形象 学习提示四: ◎自学 默读其它三件事想一想作者又是怎么把闰土的特点写具体的。 ◎合学 组内伙伴交流学习所得,提炼关键词语,组长填写表格。 ◎展学 选择喜欢的方式,小组进行汇报。 1.读清提示,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