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数学 ) 学科 ( 五 )年级上册课时教学方案 )课题 五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 时间 节次 2 来源 青教版(五四制)小学数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 分析 1.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课标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都可以归结为同一个算理:只有相同的分数单位才能相加减。教材非常注重通过直观图与算式的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通过观察、分析、说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经历算理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是学生形成运算技能的前提。 教材 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 分析 通过课前预习及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掌握较好,部分孩子能想到多样化的方法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学习目标 1.我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2.我能用通分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分的方法。 评估任务 1.学生能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预学单; 2.小组交流中能用数学语言进行严谨表达; 3.能结合旧知推理、猜想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 4.组内交流有序、人人参与;互动交流中能专注倾听,勇于质疑;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表述通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习单 教学过程 课前预学 复习巩固: 1.写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 7和8 9和18 12和36 8和12 2.比较小面每组分数的大小。 () () () () 课中展学 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1.评价并指导预学情况,了解学生认知程度,确定教学起点; 2.在学生交流之后,追问:对于求最小公倍数和分数比较大小有哪些应注意的事项? 3.设疑:如果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怎样进行大小比较? 1.交流预学单,并进行订正; 2.生生互动补充交流求最小公倍数和分数比较大小应注意的事项。 3.组内猜想、交流: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学生能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预学单; 2.小组交流中能用数学语言进行严谨表达; 3.能结合旧知推理、猜想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 活动二:探究新知,感悟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1.展示教材情境图。 2.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板书,并顺势引入本课学习任务。 3.引导学生比较 和的大小。 4.评价并指导学生的交流情况。 追问:哪种方法更简便? 5.介绍通分、公分母。 1.结合情境图,提出问题。 2.独立思考 和的大小。 3.小组交流比较方法。 4.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分数化成小数 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5.对比、选择最优方法。 1.组内交流有序、人人参与; 2.互动交流中能专注倾听,勇于质疑; 3.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表述通分的含义。 活动三: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估要点 引导学生把 和进行通分。 2.评价学生的交流情况,追问:哪种方法更简便? 3.总结: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是最简便的方法。 4.自主练习4、5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方法; 预设:用24作公分母 用12作公分母 3.对比、选择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