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黄河颂 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理解歌词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其在特殊背景下的深刻含义。 一、导入激趣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她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李白有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国维有诗云“两条云岭摩天出,九曲黄河绕地回”……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写黄河的现代诗———《黄河颂》。(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 二、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三、写作背景 1938年末,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颂》。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本文即是其中的第二乐章。 四、初步感知 1.播放情境课文《黄河颂》。 2.展示生字词。 巅(diān) 澎湃(pài) 狂澜(lán) 屏障(zhànɡ) 哺育(bǔ) 九曲连环(qū) 五、美读诗歌 1.播放《黄河颂》课文音频。 2.指定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注意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 针对该同学的朗读,酌情点拨指导。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1)朗读词和歌词之间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 3.学生各自吟诵诗歌,反复练习朗读。 4.请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同学听,展示自我风采。 5.学生一齐配乐朗读。 6.聆听《黄河颂》的演唱曲(在“拓展材料”里),感受吟诵与演唱的不同,进一步体会诗歌中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六、深入探究 1.本课题目为《黄河颂》,哪个字是关键? 点拨:“颂”字是关键。 2.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第一节朗诵词为下文的“颂”黄河蓄势,它奠定了全诗豪迈雄壮的感情基调。作者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又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英雄的气势,引出下面的歌词。 3.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点拨: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先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