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28012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4-12-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399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自己对中西方教育的深刻认识,从传统教育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实验精神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我们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本文思路灵活有序,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平实严谨,灵活地运用了各种论证方法,娓娓道来给人启发。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包含了丁肇中先生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以及对于中国教育更新观念、顺应国际潮流的企盼。应引导学生在这几方面获得启示,受到教益。 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关于演讲稿的知识基础,对演讲有了一些了解,对演讲稿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能力。(2)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课前独立阅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结合课后习题进行充分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中的探究讨论打下基础。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圈点勾画,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的质疑问难,再辅之以教师适时地点拨归纳,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完成学习目标。 目标确定(1)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3)理解演讲中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1)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2)理解演讲中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导入 :同学们,之前我看过一则新闻,说四川的一名女大学生以他们当县最高分被中国科技大学的物理专业录取,入学之后,在每次的数学课和理科当中,他都以非常出色的计算能力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然而物理专业必定要做实验,可是在整个一学期的过程当中,她没有完成过一次完整的实验,于是老师非常生气,也觉得特别的失望。社会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分低能”,那么造成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丁肇中先生的一篇演讲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看看我们能否从中找到答案?学生活动 一名同学把作者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并给重点字注音。其他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写。环节一:解题并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教师活动(1)我们来看题目———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由这个题目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说对这个题目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2)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请同学们结合预习来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什么叫格物致知呢?看能否在书中找到一两句话来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呢?学生活动(预设)(1)生1: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生2: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精神具体的含义是什么?生3: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某类群体还是所有人呢?生4:怎样才能拥有格物致知精神?(2)学生发言,归纳: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实验精神。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解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环节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1.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中国学生到底有没有这种精神? 3.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主要内容。(方法指导:抓关键词、关键句及关键语段。)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1.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2.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先个人思考形成观点,然后小组交流的方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环节三:精读课文,理清思路 教师活动(1)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有何现实意义?(2)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证明自己观点的? (3)划分课文第二部分的层次,并说明理由。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