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29494

浙教版(2023)六年级下信息科技 第7课 开关量的生成 教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10510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2023,六年级,信息,科技,7课
  • cover
智控赋能 素养“行”成 ———浙教版六下《开关量的生成》 【课标内容要求】 通过分析具体过程与控制系统的实例,了解一个系统可以划分出功能相对独立的多个模块,了解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可以是开关量或连续量,了解连续量可以经由阈值判断形成开关量,掌握开关量的简单逻辑运算。 【教学内容分析】 《开关量的生成》一课内容选自浙江教育-出卷网-《小学信息科技(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控制系统中的运算》第7课。本单元是一场立足于以控制系统中的运算实现真实问题解决的旅程,本单元上接控制系统的触摸体验,下接控制系统的深入探究,架起了从理解走向构造的桥梁。本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本课认识阈值,通过阈值的判断构造开关量,实现对系统的自动控制,为后续学习更为复杂的“与运算”“或运算”控制系统的实践埋下伏笔。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信息获取能力,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开关量与连续量,对分支结构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积木化编程基础,但尚未接触过掌控板的硬件连接和传感器的数据获取,对分支结构表达式的完整性也认识不足,对控制系统中连续量和开关量的关系尚不明晰。 【教学目标】 1.了解控制系统中阈值的含义。 2.通过光线变化模拟实验,学会确定控制系统的阈值。 3.通过光感路灯的模型构建和编程实践,理解连续量可以经由阈值判断生成开关量。 4.感受系统控制的无处不在,提升数字环境下的实验探究意识和用学科思维解决真实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确定控制系统的阈值;理解连续量可以经由阈值判断生成开关量。 难点:理解连续量可以经由阈值判断生成开关量。 【教学策略】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入新题 1.情境导入 呈现视频:城市中的路灯若干天均是在17:00亮起。 提问:路灯的开关是由什么控制的?(猜想:时间或光线明暗) 2.提出问题 再呈现现象:季节变换时,天尚未黑,路灯仍按固定时间亮起。这下我们可以确认这里的路灯按什么来控制的?(时间) 提问:若要让路灯开关更智能,我们该选择哪种方式?(引出由光线强度控制路灯开关) 导入课题———开关量的生成。 联结真实世界,由现象到结构,激活连续量与开关量概念,以问题“触发”模型升级,让学习在理解中生发意义。 二、实验探阈值 1. 理解光线传感器的数值范围 提问:要让路灯感知光线明暗,需要什么器件?(光线传感器) 实践:连接硬件,用Mind+打开“光感路灯探究.mp”文件,查看光线传感器返回的数值。 反馈:(询问两个学生) ①跳动的数值代表了什么?为什么你的数值和他的数值不一样? ②数值大了代表什么意义?小了又表示什么意义?(大———光线亮,小———光线暗) 实验:“完全黑暗”和“明亮”的数值又会是多少? 完全遮挡光线传感器(黑暗),得数值为0; 用强光照射光线传感器(明亮),得数值为4095。 2.探索路灯开关阈值 提问:观察0~4095的范围区间,黄昏的光线强度会“落”在哪个数据点呢? (学生猜想:2000、100、1000……) 提问:如何用实验验证? 师生探讨:三种实验设计———用手半遮挡、透明薄膜遮挡、强光+透明薄膜遮挡。思考哪种更“稳定”? 用实验装置进行三次测量实验,并在导学单上记录数据。 反馈: ①呈现学单数据:发现数据波动范围小,可采取求平均值的方式来确定阈值。 ②呈现视频:黄昏时,在户外的真实测试,其数值也为300左右,与模拟实验基本一致。 实验次数光线传感器 返回值平均值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软硬兼施,由“象”至“理”,聚焦“数据”变化,增强信息意识,为探索阈值埋下伏笔。 突显学生主体和实验教学,让学生经历从猜想至阈值得出的实验全过程,凸显重点,提升学生的科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