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量我做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音量的概念,识别不同场合下适宜的音量水平。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交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公共环境的尊重意识,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不同场合图片及音量对比音频) 角色扮演剧本 音量控制小贴士卡片 奖励贴纸或小奖品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熊在不同场合(如图书馆、操场、家庭聚会)中因不控制音量而引发的小故事,引出“音量控制”的话题。 提问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在哪些场合需要控制音量,为什么? 2.新知讲授(10分钟) 音量概念解释: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音量的声音,让学生直观感受音量的差异。 场合与音量匹配:展示图书馆、教室、电影院、户外活动等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每个场合适宜的音量水平。 音量控制小贴士:发放小贴士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一条实用的音量控制建议,如“在图书馆轻声细语”、“户外活动时注意不要打扰到别人”等。 3.实践活动(2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讨论并准备一段简短的对话或情景表演,展示在该场景下如何控制音量。 (2)角色扮演:各小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作为观众,注意观察并评价表演中音量控制是否得当。 (3)音量挑战赛:教师设定几个不同难度的音量控制任务(如用最小的声音说出一句话、在嘈杂环境中保持清晰对话等),邀请学生挑战,并给予奖励。 四、总结提升(10分钟) 回顾知识点: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控制音量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控制自己的音量?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有什么积极影响? 制定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列出自己在未来一周内将要改进的音量控制行为,并相互分享。 五、作业布置 家庭观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家人在不同场合下的音量控制情况,下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注意在角色扮演和讨论环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同时也要注意引导,确保讨论内容围绕主题展开。 课后需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后续教学策略,以巩固教学效果。(
课件网) 人教版(简谱)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奇妙的声音世界 我的音量我做主 汇报人:XXX 时间:XXXXX 《目录》 3 课堂练习 4 拓展延伸 1 新课导入 2 新知讲解 《01》 新课导入 情境创造 图书馆-熊音出现 训练场-熊音出现 《02》 新知探究 故事讨论 思考:小熊在图书馆应该应该怎样表达需求? 演示:同学们举手示意演示,其他同学评一评这样对吗? 音量控制 思考并分享自己在哪些场合需要控制音量,为什么? 良好的社交互动、个人修养表现 适当的音量控制是有效沟通和良好社交的关键因素,它不仅能够提升个人形象,还能增强交流的效果和质量。 音量控制的好处 我们的音量是可以分级的!请同学们仔细聆听。 音量级别知识点 三级音量 二级音量 一级音量 五级音量 四级音量 场景表演 分小组讨论(1)确定一个场景(2)组内模拟音量级别。 专项秀场 各小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作为观众,注意观察并评价表演中音量控制是否得当。 《03》 课堂练习 校园里的声音级别? 校园里的声音级别? 《04》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的音量能由你做主吗?小熊是怎么控制音量的呢? 课堂上什么时候应该出现声音?什么时候不应该呢? 人教版(简谱)2024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奇妙的声音世界 我的音量我做主 汇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