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素养精练·决胜期末】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最后一练 能力提升四 易错题篇目(50题)解析版 1.B 【详解】A.中学生每走一步的距离约 60cm=0.6m 走5000步的距离大约为 s=0.6m×5000=3000m=3km 故A错误; B.浙江省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40℃,故B正确; C.中学生的体重大约有50kg,而 1.5×10-4t=0.15kg 故C错误; D.剧烈运动后,人的心跳会加快,跑完1000m,小科的心率可达120次/分~180次/分,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由记录结果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mm,28.25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故书的长度 其中25.80cm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估读值,是有意义的,故C错误,ABD正确。 故选C。 3.D 【详解】A.小树有一人高了,正常人的身高约1.65m,所以小树的高度约1.65m,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里的课桌有4拃长,正常人的一拃长约20cm,所以课桌长度约80cm,故B不符合题意; C.学生跳绳用的绳子有两庹长,正常人两手伸开一庹长与正常人的升高大致相等,约为1.65m,所以两庹长约3.2m,故C不符合题意; D.小科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小路长100步,正常人步行时,一步长约0.6m,所以小路长约60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A.在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点或最高点相平。若俯视读数,则视线将于高于液面最低点或最高点的刻度相交,即读数会偏大,故A错误; B.木尺受潮膨胀后,刻度间距离将变大,即分度值将偏大。用这样的刻度尺去测量物体长度,结果会偏小,故B错误; C.空气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所以在移出沸水中后,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即示数偏小,故C错误; D.在用积累法测量头发直径时,若没有紧密缠绕在铅笔上,则测出的头发总直径偏大,导致求得的头发直径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5. 7.95 ② 【详解】(1)[1]如图a,纸条上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即为水管的直径,如图b,第一个小孔正对零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右侧小孔对应的读数为7.95cm,本次测量水管的周长为7.95cm。 (2)[2]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确定的,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故选②。 6. 3.50cm 偏小 2.60cm 求平均值, 减少误差 【详解】(1)[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0.1cm 口罩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50cm对齐,故邮票的宽带为3.50cm。 [2]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夏季尺子实际长度膨胀变大,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小。 (2)[3]由题中数据可知,2.1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2.15cm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邮票的平均厚度是 [4]测量邮票的厚度中测量多次的目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7. 42 5 【分析】(1)因为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表示B处代表35℃;B离顶部6.2厘米,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可以得到,温度升高5℃时,液柱升高3cm,即1cm代表的温度,再根据A处距离B处的距离,可以求出A处的温度,即最大刻度值; (2)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再以B处的35℃为起点,求出37℃处距离顶端的距离。 【详解】[1]B处代表35℃,B离顶部6.2厘米,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可以得到,温度升高5℃时,液柱升高3cm,即1cm代表的温度是;而A处B处的距离为 6.2cm-2cm=4.2cm 则A处的温度,即最大刻度值 =35℃+4.2×=42℃ [2]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再以B处的3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