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别了, “不列颠尼亚” ADD YOUR TITLE 1.把握新闻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分析作者是如何利用现实场景与背景材料展现历史画面的。 2.通过与《人民日报》新闻稿进行比较阅读,鉴赏本文在结构与用词上的特别之处。 3.通过品味富有意味的细节和句子,理解香港回归的意义,激发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情境任务: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消息是历史的定格,它真实地记录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中英交接仪式的重要历史时刻。新华社4位记者采写的《别了,不列颠尼亚》获得了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这是国内年度新闻作品的最高荣誉。 请让我们走进文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完成情境任务:你认为本篇新闻获奖的理由有哪些? 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它是由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人的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 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 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别了,“不列颠尼亚”》 了解作者 知识回顾———新闻 1.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访谈、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 3.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 4.新闻六要素: 5.新闻的组成部分: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如何 5W+1H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大标题,有时也有引题和副题。概括新闻内容。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 新闻的主要结构 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 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 文体知识 倒金字塔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中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香港问题由来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 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82年9月起,我国政府开始与英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耗费两年多的时间、多达22轮的谈判。 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历史性时刻:1997.7.1 香港回归! ADD YOUR TITLE 《别了,“不列颠尼亚”》 ·6月30日下午:告别仪式拉开序幕 ·4时30分:港督府降港督旗 ·4时40分: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时15分:添马舰东举行告别仪式 ·7时45分:广场第二次降旗 ·最后一分钟:降米字旗 ·7月1日第一分钟:升五星红旗; ·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 ·0点40分: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活动任务一:梳理特征、分析新闻特点 ADD YOUR TITLE 1.真实性 2.时效性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3.简明性 本文除标题外,共998字。 活动任务一:梳理特征、分析新闻特点 ADD YOUR TITLE ①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②导语(第1段): 总写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英国结束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③主体(第2-10段): 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的重要场景及有关背景。 ④结语(第11段): 概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结束。 活动任务二:分析结构,了解新闻内容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 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 ...